【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以二附中“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相关精神为依据,在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关注课堂改革,落实全员育人,探索小初衔接的课程融合。开展一系列英语学科主题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内涵发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目标分解及工作要点】
关注单元整体教学,改善课堂教学行为
近几年,通过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已成为共识,但仍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困扰着教师,如教师在“重点需讲够,难点重讲透“的认知趋同中因课时紧张有时会忽视知识整体性的建构以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性的地位,并对于教学内容中的”细节“进行过度讲解和讨论。这些零散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本学期我组将深入研究单元教学设计这一主线,在具体的实践操作方面作如下探索:
单元目标的整体设计---准确定位,凸显递进性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单元又是教材的基本单位,这就要求教师整体考虑单元的教学,而非孤立地着眼于教材中的某一个教学内容,备课时要从整体教材的视角将每个单元、每个课时乃至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关联。因此,单元目标不是课时目标的简单堆砌,课时目标也不是单元目标的简单分解,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学生预计可以达成的课时目标进行整体把握,并将其有效分解,使分课时教学目标既有侧重,又相互兼顾。
单元话题的整体设计---主线贯穿,凸显语境性
牛津版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如同无形的纽带,将单元各板块内容有效统整。教师应着眼于单元话题,通过主线贯穿,对单元话题进行解读和再构,设计出具有课时特色的分课时话题,使整个单元话题既统一,又呈现各自的个性,在创设多元语境的过程中开展真实对话。
单元板块的整体设计---有序推进,凸显功能性
单元板块整体设计要求教师了解各个板块在单元教学中各自承载的不同作用,充分挖掘板块功能,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遵循学生语言发展和认知的规律,将单元内各板块合理规划,有效完成单元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减负增效,凸显有效性
作业,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业负担、学习兴趣、学业成绩。以单元为单位的作业设计要力求凸显全面育人、目标一致、设计科学、类型多样、难度适宜、时间适当、结构合理。
具体要求为:1)作业要考虑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影响,不仅是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更要着眼于培养责任心、坚持性、激发学习自信等方面;2)所有的单元作业目标都要有相应的作业内容来实现,体现作业设计与作业目标的一致性;3)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布置超越学生认知能力的作业,导致其失去学习自信;4)作业设计除了常规书面作业外,还应该设计听说题、活动题、合作题、开放题、综合实践等类型的作业;5)避免过高或过低两种极端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在题量的分配上要合理;6)控制作业布置的量,确保学生的睡眠时间;7)作业功能是否得以良好发挥需要教师不仅考虑学期、单元、课时作业的结构,还需要思考
同年级的层次性、递进性以及不同学科作业之间的衔接性和关联性。
总之,“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课时计划”是环环相扣的教师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其中单元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中心所在和永恒的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撬动课堂转型、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支点。我组将结合学校的大课题“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关注课堂改革,落实全员育人”,从单元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同时在组内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加入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骨干团队。
优化校本作业设计,凸显分层教学理念
由我校英语组编写、华师大出版的《冲刺百分百》一书,作为各年级英语校本作业,很好地对教材配套作业进行了补充,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既有听说读写四个板块的精讲精练,又和单元目标有着较好的匹配度。但与此同时,教师在选用校本作业的时也发现,校本作业的布置难免会有“重统一轻梯度、重批改轻评价“的现象。如何合理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体现作业的适切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作业作为巩固和检测的功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将成为教研组共同研讨的重要课题。
本学期我组将以“单元主题视角下的英语综合实践类“作业为突破口,尝试以此作为校本作业的有机补充,凸显分层教学理念。
综合实践类作业的内涵和价值
综合实践类作业主要指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原有的知识水平,创设丰富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走进生活,实现学以致思、学以致用、学以创新。单元视角下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设计和落实能丰富作业结构中多以“读、背、写“等静态文本作业,引导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基于课标和单元目标的整体框架。
综合实践类作业的类型
根据教材中的单元主题,教师在设计Project作业时可以考虑以“动手操作、编剧表演、调查探究“的类型予以展开。其中,动手操作类作业可以在具体情境中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活化,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在评价此类作业时需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成品的质量及创意。编剧表演类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挖掘、再构和拓展,是语言、思维、德育多种维度的整合,比较适合具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群体。调查探究类作业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课堂外的调查和采访,对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结果,以此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类作业的分层要求
综合实践类作业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宜“同一要求“,从辅以支架到自主表达,教师应给予循序渐进的学程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语用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将作业分为Level A、Level B和Level C三类,以牛津八年级第四单元为例,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水平的作业:
Level A: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读懂数据,能用rise、fall表达数据的起伏变化,引发学生对于分数成因的思考;
Level B:面向中等学生,分析自己近四次的学业成绩,自查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途径,以Level A为蓝本绘制折线图,完成一份成绩分析报告。
Level C:面向优等生,选取并分析社会上某一个现象或巨变背后的原因,用数据来说话,在学习策略上提出更高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完成报告,还应进行口头汇报。
希望我组通过对综合实践类分层作业的优化设计,丰富校本作业的开发,并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创设更多的英语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探索中小学课程一体化路径,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各管一块,各成体系,在教学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往往出现重复、脱节等问题。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后,面对初中阶段容量大、要求高、节奏快的课堂,加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学生的适应期呈现出较大差异,部分学生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极大影响了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在我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发展背景下,将小初部分课程和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和渗透,从而缩短学生的学段适应期,便成为了我组新学年的探索新课题。我们将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
音标是学习英语,尤其是词汇教学的重要工具,小学阶段没有专门的音标课,导致初中预备年级在第一个月的音标集中学习中略显匆忙,部分学生对于音标的掌握可谓一知半解,往往前学后忘,一部分家庭甚至利用暑假不得不给孩子进行课外的音标学习,增加了师生双方的负担。如果在小学五年级能够利用教材已有的单元词汇表,在词汇学习中融入元音和辅音的基础知识,并就一些“形似”的音标进行辨别,无疑能切实提高即将升入初中的学生的词汇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的语言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撑。
2、课外阅读课程的衔接
英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方面将起到关键的助推作用。然而,中小学衔接阶段的学生在英语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上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学教师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阅读目标的确定,还是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评价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觉得文章变难了,不认识的单词变多了,阅读内容丰富了,不仅仅只是小故事,还有人文、历史、地理、科技等题材。因此,对于阅读的畏难情绪也最容易在初中低年段出现。做好小初课外阅读课程的衔接需要关注以下三点:
1)做好课外阅读材料的衔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小学课外阅读材料向中学延伸,中学阅读材料朝小学前探。一开始可以选择有插图的绘本,逐渐过渡到简写版的读物,也可订阅《学生英文报》,从中选取相应的阅读材料。
2)做好课外阅读指导的衔接,优化学生阅读策略。注重阅读中的技巧和策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使之贯穿于学生自主阅读的全过程,通过“课内指导—课外阅读—课内展示”的基本途径,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率。
3)做好课外阅读反馈的衔接,增强学生阅读动力。小学教师可以借鉴初中自主阅读学习单,督促和检查学生的阅读进程,开展阅读沙龙和交流活动,定期选出“阅读之星”。到了初中阶段,还可以通过制作海报、讲故事、演剧本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整本阅读的能力。
3、素养班培优课程的衔接
随着中考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细则的落地,我校基于素养班的学科培优工作将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除了初三的初高中衔接班,预备至初二年级素养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将进行一定调整。根据上海市科普英语教师培训基地的要求,除了保留常规的VOA听力和翻译课程,我组将引入Science Edge系列教材作为阅读教学的主教材,在初一和初二年级的素养班中试点教学,从而跟进并适应目前科普英语竞赛中多维度的科普常识和高比例的专业词汇。而在预备年级,我们将尝试和小学高年段共同合作,将《英语语法》、 《视听阅读》作为培优班的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石,增补适合学生现有学习水平和难度的素材,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为初一和初二的素养班课程打好基础。
完善组团式带教培训,促进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随着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通过带教活动中师徒间相互听课、评课、摩课、研讨,促进师徒共同成长,已成为我组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本学期英语组将根据区、校新教师培训和师徒带教的要求继续做好各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关注青年教师的教学常规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本学期有四位教师和一位带教教师共同组成培训团队,其中职初教师1名,一年教龄教师2名,五年教龄教师1名,分别在三个年级中任教。为了增加带教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在常规听课方面,团队将在跨年级听课中探求初中
同年段英语教学的特征;在理论学习方面,导师将推荐专业书目,定期召开读书交流活动,并在课堂中积极实践所学理论,助力青年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方面,团队将依据本学期教研组的研究主题,在各自执教的年级中开设“音标教学“、”课外泛读指导“、”报刊阅读中的以读促写“等专题课,指导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为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总之,指导教师在“组团式带教”中将关注被带教教师的不同职业需求,注重带教活动的创新性和有效性,形成并总结出具有可推广价值的带教经验,促进师徒双方的共同成长。
提升工作室活动品质,形成集团校教研合力
自工作室组建以来,两年内开展了以“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有效性探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本学期针对复旦集团联盟校成员的现行调整,除了原有的育鹰学校外,又新增黄兴、昆明、惠民三所学校,工作室研讨主题也将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校背景,在音标教学、课外阅读、培优课程等方面探讨英语学科课程融合的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小初衔接的有效性。
此外,工作室将继续围绕《整本阅读活动对于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在预备、初一年级推进读书沙龙的三期活动,完成中期课题报告,形成“阅读报告设计”、“整本阅读中阅读微技能的指导”、 “拓展性阅读的评价体系”等初步成果。
在专家团队合作方面,工作室将继续聘请施志红、区教研员、外区名师来我校进行教学主题讲座和现场授课,开拓教师视野,促成教学对话,提升工作室活动品质,并在集团校内形成教研合力,辅助学校更好地打造我校英语教研组在区域范围内的品牌。
其他常规工作
1、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有效落实备课组长轮岗制,加强备课组内教学研讨与相互听课的氛围,特别是分层课,研究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每学期同备课组间相互听课不少于4节,听课之后能有点评和交流,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数不少于6节,鼓励教师外出多听课、多学习、多反思。此外,同一备课组要做到四个统一: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进度一致、作业设计一致、考核评价一致。
随着区统考的次数减少,学校自主命题的任务不断加大,我组将继续进
行命题研究,确保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有信度、有效度,难易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考的导向,全面考核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每次考试后由教研组长组织统一阅卷,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并上好试卷分析课,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促使师生共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关注初三毕业班教学,做好新老初三的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发挥教研
组协同作战的优势,组长带领全组教师共同参与初三的教学研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案。
附:本学期四次主题教研活动
在衔接中实现课程融合,在传承中保持高位稳定
---小初衔接中中小学课程一体化方案大家谈,新老初三工作经验交流,小学部四五年级英语教师共同参与
聚焦单元整体设计,提升作业设计品质
---如何优化校本作业的使用,如何有梯度地设计作业落实分层
关注命题的反拨作用,做好数据的科学分析
---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反思教与学
改善课堂教学行为,焕发语言课堂活力
---探讨有效课堂的现存问题和突破口,制定课堂教学规范和要求,小学四五年级英语教师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