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中学部教务处工作计划

发布者:蔡剑金发布时间:2019-08-30浏览次数:242

一、指导思想:

依据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8年推出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相关精神、20193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以及二附校一贯坚持的“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本学年教学工作将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关注课堂改革,落实全员育人”,并以此为主线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落实一届三次教代会通过的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聚焦内涵发展,促进教学再上新台阶,概括起来说即“三个依据、一个坚持,一个聚焦”。

二、工作重点:

(一)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教研组是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这几年在教研组长的精心策划下,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提升了整个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学期各教研组要以中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切入口,以单元教学设计为主线,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特别要关注《语文》《道法》《历史》三科推进,了解并研究本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研究中考的考试方式与要求。

考试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引起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作业的有效性,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真正有效落实备课组长轮岗制,加强备课组内教学研讨与相互听课,特别是分层课,教研组长可以组团听课,研究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每学期同备课组间相互听课不少于4节,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同一备课组要做到四个统一: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进度一致、作业设计一致、考核评价一致。在关注课堂40分钟的高效同时,要本着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单元作业设计,选编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校本作业,已有校本作业的学科要不断修订完善,作业内容设置、结构要科学,合理把握作业量和难易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分层作业,教师批改要及时准确、评语要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并有多次批改直至完全正确。

各教研组要关注与本学科相关的素养班、提高班、大艺术、大劳技课程与社团的教学情况,制定中小学课程一体化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品质,与各年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素养班负责人共同把好学员选拔关,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关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关注过程性评价,同时关注素养班、提高班的教学内容与常规教学的衔接和有效融合,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这类课不少于3节。继续办好语文周、英语周、校园体育活动节等教研组特色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和文化内涵,锻炼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校际间学生的交流,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策划组织等能力。

(二)合理命题、规范考试、完善评价制度

随着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道德与法治》《历史》被纳入中考考试计分科目,为了让学生尽早重视新计分科目,上学期已按中考分值比例计入总分进行综合排名和分层,进入初二还将增加物理学科,如何合理设计“新增计分科目的分值”既能让学生重视这些学科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影响分层教学的效果是假期研讨会的重点。区统考的次数减少,学校自己命题的任务不断加大,必须进一步规范命题、考试、监考及补考制度。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有信度、有效度,难易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考的导向,全面考核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每次考试后由教研组长组织统一阅卷,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并上好试卷分析课,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促使师生共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每门学科要给学生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评价,特别是新增中考计分科目的日常考核分的评价方式是一个新问题,家长非常关注。《体育与健身》作为中考计分科目占30分,其中15分也为日常考核分,几年下来已有比较成熟的评价方案,《道德与法治》、《历史》学科要参照《体育与健身》学科,再结合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特别是能体现过程性的评价方案,要关注各年级之间的平衡和同年级各任课老师评分标准的统一。非计分科目将以会考的形式进行,随教、随考、随清;任课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效落实大纲内容与要求,保证会考优秀率与合格率。新增计分科目和非计分科目每学期期末笔试时间安排在区统一的期末考试前一周进行,学校统筹安排。各学科还要做好成绩的数字平台输入和每学年的补考工作,凡会考科目不及格与其他学科学年总评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学前(828日左右)安排补考。各教研组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各备课组每月一次整理备课组资料并上传到数字平台,供教研组内老师共享,更希望能利用好信息化平台,更好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新预备和初一9月份将开始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借鉴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一些好做法,给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我们学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事业心强、团结和谐、有创新意识,对学生富有爱心,愿意为实现学校的共同愿景而钻研业务、倾力奉献。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开展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英语工作室和物理工作室的作用,为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及联盟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在不断地壮大,今年初中部新进教师就有12人,这几年年轻教师的成长很快,这归功于学校开展的师徒结对工作,师徒间相互听课、评课、摩课、研讨,促进师徒共同成长。各教研组要根据区、校新教师培训和师徒带教的要求做好各层次的教师培训工作,关注他们的教学常规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校领导、年级分管领导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不定时的深入课堂,以便随时掌握教学动向,及时给予教师建设性的反馈,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关相互听课方面新的要求: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一学期不少于25节课,组长不少于15节,其中3节是听和你学科相关的素养课程和大劳技、大艺术课程,备课组间听课不少于4节,听课之后能有点评和交流,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数不少于6节,鼓励教师外出多听课、多学习、多反思。校长专门拿出一笔专项奖金,嘉奖完成任务和做得好的老师。依据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达标考核表中的相关指标经常深入教研组、备课组检查常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研组长不定期进行作业抽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并对优秀作业进行全校展示,每学期对作业制度认真落实的老师予以嘉奖。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以便改进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核、评价等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

(四)进一步做好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以课题或项目引领教学

下学期教学工作将围绕“依托信息化建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和“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关注课堂改革,落实全员育人”课题研究为主线,从单元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为突破口,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成立由各教研组推荐的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骨干团队,提升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和高位稳定。围绕总项目课题,各教研组可根据学科素养确立子项目作为教研的重点和方向。

学校将借助学校慕课学习平台、问卷星等平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进行评价,便于学校了解课程的开设情况,老师了解学生对这个课程的需求和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

(五)基于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艺术、劳技课程群课堂转型实践

在上学期试点的基础上,课程群将继续执行从跨年级到本年级跨班的选课。目前课程群课堂教学已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框架,在努力重构一种新的教学实践,教学的展开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针对共同的教学任务,在对话中相互启发、转化与提升的过程。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研究团队也发现了课堂教学变革的新问题新困惑,这些困惑的背后是因为课程群执教多为跨学科教学的教师,传统教学所累积的传递性教学经验向交往对话型教学转变还在实践阶段,新的教学理念尚未真正明朗起来。但我们认为这种困惑很有意义,它是开始反思课堂,建构新课堂的前提。本学期将在杨浦区课程领导力项目组的带领下,继续致力于构建思维型、对话型、探究型、交往型、回归生活、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文化,落实课堂文化转型的改革要求。

(六)合力做好初三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毕业班工作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老初三的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发挥教研组协同作战的优势,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参与初三的教学研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案。全体初三任课教师在年级组长的统筹安排下通力合作,注重课堂有效性,强化基础、突出能力,不打疲劳战,不搞题海战役。要关注政策,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制定适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计划,缩小班与班之间的差距,缩小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差距,利用月考、区统考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情分析,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定期召开任课教师、各层次学生座谈会,任课教师要建立优等生、困难生的学习档案,争取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要做好新预备的小升初衔接与初高中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整合。

总之,新学期教务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精诚团结,敢于探索,勇于奉献,不断创新,为教学一线做好引领、指导、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优质的工作效果,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流的规范化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