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复旦二附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发布者:刘竞勤发布时间:2019-08-31浏览次数:28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部数学教研组仍将继续配合教导处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绿色质量观”,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

随着两校合一的工作进程,本学年,围绕九年一贯制体系的建设,秉承“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围绕小学教导处“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研水平,推进师资建设,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不断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业务素养的动态提高,不断提升小学部数学教学质量,为中学部输送优质学生而努力。

二、工作重点:

1、以研促教,开展有效的教研一体化活动。

2、进一步落实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评价管理与实践。

3、在两校融合背景下,继续加强数学学科校本化项目调整(高年段),不断完善数学校本课程改革。

三、具体工作及要求

(一)以研促教,开展有效的教研一体化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组内教师思想觉悟和业务知识水平。

1)开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相关学习

组内教师要了解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协助学校和教导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中有关数学学科方面的新理念,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各年段加强《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学习。

尤其是五年级教师,结合“绿色指标”监测任务,认真学习《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和三维评价目标,指导日常教学。

把“基本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各环节中,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将书面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给予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

3)进一步研读《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和《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

数学组上学期对《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中有关单元作业设计和单元作业评价这两个章节进行了学习,我组教师对单元整合的意义也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各备课组对学期教学内容与单元结构之间的联系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学习并完成了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和单元作业的设计。

本学期数学组仍将重点落实在《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后四章的学习,并将单元作业设计和单元评价设计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环节中,结合

同年段《评价指南》中的相关要求,与学生学业评价相结合,逐渐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校本化作业及评价方案。

4)加强个人小课题的指导与研修。

本学期,每位老师将围绕学校和组内的研讨主题,结合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及自身的特长思考个人小课题计划,为下阶段个人课题的撰写积累素材。也为继续推进区级课题的申报做好准备。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校内外听课仍不少于8节(教研课和循环课必听),听课时要做好听课笔记,要填写统一的听课评价表并上传至各组长处。

完成2篇教后感,字数不少于1500,要求每位教师在5篇自备课中至少选2篇,必须体现教研主题或对个人小课题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关注课堂中的“得”,更要关注课堂中的“失”,通过反思提升教学素养,本学期教研活动时会组织组员对上学期优秀的教后感进行交流分享。

2、扎实开展好有效的主题式教研活动。

1)明确教研主题

本学期将围绕“聚焦单元整合,全面实践作业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这一主题开展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关键词落实在:单元整合、作业设计、教学评价。

2)组织好各项教研活动

本学期以教研课、、循环课、个人小课题撰写、家长开放日活动等为载体,通过网络教研、网上晒课、理论学习、个人小课题交流、评价案例分享等形式,围绕“聚焦单元整合,全面实践作业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这一主题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具体要求:

 ①积极参与教研组内研讨课

本学期计划让青年教师吴嫡凡执教本学期教研课,带教师傅张丽艳指导,备课组内教师合作共同备课,教研组全体老师参与听课评课,教研课要求凸显本学期教研主题和个人教学风格。

 ②认真实施备课组内循环课听课评课活动

每位教师在备课组内执教一节循环课,各备课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不同课型的探讨或同课异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单元的新授课、练习课或复习课连续课时的思考,循环课也要求组内教师能结合本学期教研主题和个人思考,呈现出精彩的课堂。根据小初衔接的需要,五年级备课组可尝试与中学部预备班组老师共同循环听课评课和研讨。

 ③结合各年段评价案例开展研讨活动

本学期工作重点之一任然是落实在教学评价上,通过教研组活动中各备课组目前对于学生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方案的介绍展开进一步讨论,互相学习值得推广的做法,及时调整已完成的单元作业的内容结构与评价策略,使更趋科学、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不断丰富和完善学校数学学科的《学校评价方案》。

 ④提出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要求

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要发挥“合理部署、协同作战”的方针,在单元作业设计的理念下,每位教师设计一单元作业。(单元作业设计要求基本同上学期,但最后增加一个作业实施评价及调整思考的板块,此项内容可作为本学期教师的一份自备教案)。教案组内选择优秀的单元作业设计进行展示交流。

(思考:这里的一单元是指单元内所有课时的作业吗?数学的单元内容量差异很大,需要考虑可行性。)

备课组内教师在各单元教学时要将不同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第制评价和评语式评价等)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并积极组织研讨、设计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匹配的单元训练体系,提高单元练习设计能力及评价。三至五年级可结合日常周末卷的内容对本学期所有单元内容进行结构性的整合和思考。

 ⑤交流优秀的教学案例或教后感

上学年,我组教师认真完成了每学期两篇教后感,也有部分教师撰写了案例,本学期教研组内将组织大家进行案例或教后感的交流和分享,同时也为后一学年的个人小课题撰写积累素材。

 ⑥落实本学期数学周活动方案

三至五年级备课组(一二年级数学活动周活动调整至第二学期)讨论切实可行的数学周活动方案,并在教研组内交流,力求使数学周活动做到学生人人参与。同时,把校本课程与数学周活动相结合,进一步讨论和推广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开展丰富的符合年段特点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生活化。努力为学生全面提高学习兴趣和提升“数学素养”服务。

 ⑦教研组做好计划和总结

教研组长根据教导处本学期计划认真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在教研过程中汇总各组在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研讨,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

3)推进联合教研模式

两校合一背景下,中小学数学组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关注

同年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高年级备课组要与中学部预备班组老师多做沟通和备课组教研互动,真正落实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

(二)配合教导处落实“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与评价”的管理与实践

1规范教学管理,推行“协同备课、互动共赢”的实践模式。

1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

通过数学组活动,引导本组教师牢固树立“基于课标,有效教学”的观念,并要求各备课组组织学习活动,参照《学科基本要求》和我校各年段制定的教学内容《双向细目表》对教材进行系统分析与梳理,确定年段的教学基本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立全册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明确学生训练点,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2教研组调整并规范数学教研组制度建设。

向组员明确教研组组织要求和教学中的各类检查要求。(第一次教研活动时下发修改后的《数学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教研组和备课组平台,共同探索、寻求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的途径与方法,把握学科教学的规律,把握学科、年段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和发展性,低年段老师认真开展数学学科的准备期活动,高年段老师做好数学学科方面中小衔接工作。

2、不断完善学校各年段的数学学科评价实践与管理。

1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指南》要求,不断完善“评价框架”。进一步开展过程性评价的实践,同时总结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做好适度调整和改进,继续完善各年段的《校本学科评价方案》。

2)进一步配合学校完善各年段的等第制评价工作。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等综合素养,使评价更科学、更具体、更切实可行、更行之有效,更具可操作性,使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比较具体明确,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依据教导处规定:一、二年级基础型课程实行 “星级评价”,三至五年级基础型课程实行分项等第制评价。

3)做好评价个案的积累和挖掘,不断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校本资料。过程性评价都应有相应的记录,期末上交教导处备案。

4)学期考查后,任课教师须做好试卷的质量分析,不但要关注数据的统计,更要重视学生错误原因的剖析,从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修正教学策略。

5)教导处继续对期末考试(考查)进行质量监控。各备课组的日常练习卷要经教导处分管审核,做好电子稿存档。原有的电子稿练习卷可作为共享,但必须进行修改。

(三)在两校融合背景下,继续加强数学学科校本化项目调整(高年段),不断完善数学校本课程改革。

制定科学的、切合学校实际的数学课程计划,进一步配合教导处完善学校课程计划改革的推进。每一学期的数学的思维训练试用教材均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要在试用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要求将课程目标、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切实开展好本学期的数学周活动,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顺应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需求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在九年一贯制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思考中小学契合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衔接要求的课程设计。尤其是五年级和预备班的数学学科衔接工作可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做充分研讨。不断改进编写高年段的校本教材,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

(四)配合教导处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数学组师资力量。

1、继续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数学组整体师资队伍水平。

1加强区级进修的检查与汇报。

了解区数学教研室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和评价要求。各备课组在参加每次区级进修后,由备课组长向学校数学分管行政汇报相关的内容与精神,教导处分管数学学科行政也需与备课组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风向标。

2)积极参加上海市及外省市的推课学习与交流。

学习活动由学校指定和教师自报相结合,学校尽可能为数学组教师创设学习交流机会(每学期不少于1人次的市级及以上的学习交流),并提供倾向政策。听课教师回校后,须在教研组或校级层面进行专题交流与汇报,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中有所受益。

3)鼓励组员积极争取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课或教研课。

学校尽可能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和听课,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2、强化教师课题意识,切实提高教科研质量。

教师在申报学校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申报区级课题。学校也将做择优推荐。凡申报区级课题成功的老师,要认真按照区级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注:校级课题申报可以以团队形式呈现,一般为同年级组,同学科教师,具有相同研究方向和教学研究擅长,并在申报中明确组长、组员的研究范围和职责分工。)

3、充分发挥组内区级骨干和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我组任蓓华和沈思远老师做为区级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区级课题的撰写,新进区级骨干教师金颖老师勇挑重担,跨年段教学并担任一(7)班班主任。本学年,学校也将会发展新一批校级骨干教师,与区级骨干教师一同,为数学组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为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做好帮带工作。

4、着力加强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队伍的教学指导。

继续落实“青蓝师徒结对”工作,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工作,本学期张丽艳老师继续带教吴嫡凡。学校也将为青年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导师对带教学生时时处处给予关心爱护、指导督促,让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锻炼。同备课组老师也需要帮助新进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更好地融入教学团队,也有利于组内的团结协作。

五)围绕“绿色指标”,配合教导处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详见数学教研组各项规章制度












四、具体工作安排及时间(见表)

周次

活动内容

主讲人

1

1、交流教研组活动计划,听取成员意见并修改;

2、学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3、重申教研组作业批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

4、反馈上学期的教案检查中的共性问题。

沈思远

任蓓华

夏慧敏

4

联合教研

1、交流各年段执教内容及重难点把握

2、有关小学部数学校本课程实施介绍

钱永菊

沈思远

备课组长

8

1、优秀教后感交流

2、各备课组交流对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部分教师

备课组长

12

1、教研课听课评课

2、数学周活动实施情况交流

3、期中考查情况汇总

吴嫡凡

沈思远


16

1、骨干讲座

2、结合案例对《单元教学指南》中有关作业评价再学习

任蓓华

各备课组长

20

1、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优秀单元作业设计分享

沈思远

任蓓华












教育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校级

教研组

1

1、数学暑假作业检查

2、交流教研组活动计划,听取成员意见并修改;

3、学习《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4、重申教研组作业批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

5、反馈上学期的教案检查中的共性问题。

教研活动1

2

讨论、制定并上传数学进度、备课组计划

备课组活动1

3

备课检查(1


4

联合教研

1、交流各年段执教内容及重难点把握

2、有关小学部数学校本课程实施介绍

教研活动2

5

国庆节放假(9.299.30上课)

备课组活动2

6

家长开放日活动


7

1、作业检查(1

2、二-四年级家长会

备课组活动3

8

1、优秀教后感交流

2、各备课组交流对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教研活动3

9

完成期中试卷

备课组活动4

10

期中考查(1156日)


11

制定数学周活动方案

备课组活动5

12

1、教研课听课评课

2、期中考查情况汇总

3、全校学生数学学科活动

教研活动4

13



14

有关单元作业设计理论再学习

备课组活动6

15



16

1、骨干讲座

2、结合案例对《单元教学指南》中有关作业评价再学习

3、作业检查(二)

教研活动5

17



18

完成期终复习计划、自出卷

期终复习

备课组活动7

19

期终考试(178日)


20

1、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优秀单元作业设计分享

教研活动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