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心成长,基于心理学实验的育儿启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之家庭心育课堂侧记(四)

发布者:陆鹏娟发布时间:2021-07-06浏览次数:1754



我的孩子才上小学,怎么也开始有点叛逆了?”“我的孩子为什么就是不爱学习?”“孩子有很多消极情绪,我该怎么处理?”“我的孩子最近迷上了手机游戏,我该怎么办?”“心理学实验看不懂,怎么才能了解孩子心理?”……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父母的脑海里总是萦绕个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中小学阶段飞速成长的孩子,也难免会感慨“这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真是既熟悉又陌生”。

如何了解孩子?如何发现并创造孩子成长中的快乐?如何与孩子一同成长?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教育心理学中学高级教师蔡素文在“爸妈心成长——基于心理学实验的育儿启示”讲座中为家长们一一解答。本次讲座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课程项目之益家之言”系列家长讲座的第四讲,由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罗吾民老师主持。

学习与快乐如何共存?蔡老师将三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向家长们解释了“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学习?”以及“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两个问题。马丁·塞利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使我们明白,如果儿童反复受挫,则会对学习乃至生活失去兴趣,而改变这一困境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拥有成功:家长要保持一颗好奇心,积极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个小进步;没有成功时创设成功表扬孩子;鼓励孩子设置具体目标,将成功的策略迁移到其他任务中去。两项经典试错实验——“桑代克的猫”则告诉家长,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在向孩子“Say NO”的时候,也要引导和鼓励孩子探索出错的原因,找到对的方向,不断练习,减少错误的发生从而获得成长。同时,鼓励孩子多看、多听、多想,打开视野,了解世界的浩瀚,认识自己的不足,永远保持一颗“饥饿”的求知之心。


情绪与互动如何作用?蔡老师带来了两个有趣的内省活动,将家长们带入到情绪殿堂。通过“家庭情绪墙”游戏,引导家长内观自己一天的情绪,先了解自我,再与孩子互相了解。又通过“事件-情绪”推理游戏,带领家长掌握“探索情绪背后的事件与原因”的思路与方法。之后,蔡老师又列举了6种少年儿童常见性格、情绪特征,并细致地讲解了每个特征背后的常见原因,提供了情绪分析的指导性说明。同时,蔡老师强调,沟通、回应、参与、进展,是走向和谐亲子互动关系不可跨越的路径。


关系与觉察如何实现?蔡老师介绍了“动物卡片—我是谁?”、“我的微格时间”、“人际关系套娃”三个实用的自我认识、关系觉察小游戏。通过游戏,蔡老师润物细无声地使家长们意识到,要想与孩子建立联系,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与孩子通过上述3个游戏来探索“孩子眼中的爸爸妈妈”“孩子眼中的自己”“孩子眼中的亲子关系”,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想孩子所想,知孩子所难,解孩子所困,支持孩子快乐成长。









在精彩的分享之后,蔡老师引用一部温馨的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作为讲座的结尾。蔡老师说道,在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亦会看见彼此的成长。


最后,罗吾民老师对本学期举办的“益家之言”讲座进行了回顾,从3月复旦大学心理系杨锦棉老师带来的“注意力”专题,到4月浦东精神卫生中心胡满基医生带来的“青少年焦虑症状”专题,到5月复旦二附校罗吾民与周昕老师带来的“自律”专题,再到6月宝山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蔡素文老师带来的“爸妈心成长”专题。罗老师介绍道,这四场讲座既得益于各位专家的倾囊相授,又续航于家长们的积极反馈,“益家之言”是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一体化的落地与实现。下学期,心理健康中心将继续深入调研家长育儿痛点,邀请大家名师,为各位家长朋友带来更切实、更优质的“益家之言”家长心育讲座。

                                                                                   撰稿:黄天婧

                                                                                   修改:陆鹏娟 罗吾民

                                                                                   审核:朱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