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于河宽的桥,造得再好也没用

发布者:陈靖发布时间:2023-12-25浏览次数:10

——记漫游星空名师讲坛之《中学生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

20231221日下午,复旦大学物理系副主任黄吉平教授做客名师讲坛,为预备和初一年级的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学生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的讲座。

一年一度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申报活动在即,同学们如何撰写自己的科技成果介绍是一大难题。它不同于日常随笔的创作,也不同于应试作文的写作,一篇好的科技成果介绍是作者与评委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对方听不清、听不懂、不愿意听下去,就好比造了一座短于河宽的桥,造得再好也没用。黄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与指导学生的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撰写科技成果介绍的技巧和要点。

黄老师指出科学写作的两大要素——态度与能力,撰写清晰是良好态度的体现,内容新颖是强大能力的展露。正如一些视错觉的案例,我们需要一些辅助线或辅助工具才能做出可靠的判断,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凭直觉来介绍自己的科技成果,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撰写。符合规范既是一种尊重读者的态度,也是一种胜任研究的能力。

黄老师先以“方形杯盖的研制”和“杯盖的设计与实验”为例,引导大家体会如何在项目名称中向读者传递最重要的信息。黄老师又以“智能识别活细胞的显微镜研究”为例,讨论了申报时慎重选择学科的重要性。对于评委们很关心而学生常忽视的重灾区——参考文献,黄老师更是例举了大量常见的错误,启示同学们:细节决定成败,交流体现细节。

黄老师重点介绍了论文摘要的撰写,以“起承转合”的思路为纲要,从特定的情境中引出问题,进而如何解决问题,从读者的角度来写,避免陷入自娱自乐的泥沼。一段好的摘要既可以让评委看清研究成果的全貌,又可以吸引评委进一步细看正文。

在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评委如何考察合作项目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黄老师鼓励大家给予能力互补开展高效合作,许多重大的项目都需要合作完成,学会合作也是大家的一门必修课。黄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比赛,其意义不在于能否获得奖项,而在于为今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就像小时候先在游泳池里学游泳长大了再去冲浪。

黄老师在讲座中给出的诸多建议和指导对中学生来说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科技成果介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认可。科技创新的成果表达也是一门学问。通过规范的、有技巧的表达,我们的想法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并理解。写好科技成果介绍,就是造好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合乎规范是有效沟通的基本保障!

预备、初一学生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观后感

预备(3)班 陈昀暄

黄吉平教授的讲座内容非常实用和有启发性,他以他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经验为基础,向我们介绍了预备和初一学生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

首先,黄教授在课程中强调了科技成果介绍的重要性。他指出,科技成果介绍是展示科研成果和传达科学思想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表达能力非常关键。通过科技成果介绍,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其次,黄教授详细介绍了撰写科技成果介绍的步骤和技巧。他提醒学生在撰写科技成果介绍时,首先要明确目标受众和目的,确定自己要传达的信息。然后,学生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资料收集,确保自己对所要介绍的科技成果有深入的了解。在撰写过程中,黄教授还强调了逻辑性和条理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使用合适的段落结构和连接词来组织自己的思路。此外,他还提供了一些技巧,如使用图表和实例来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以及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以保证信息的易懂性和可读性。

最后,黄教授还鼓励学生在撰写科技成果介绍时积极运用创新思维。他提到,科技领域一直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学生应该尝试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见解,从而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此外,他还强调了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撰写过程中积极与他人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改进机会。

总的来说,黄吉平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他的讲解,我对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获得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我相信这些知识将对我未来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感谢黄教授的精彩讲座!

聆听黄吉平教授传授科技成果介绍写作技巧

预备(4)班 李明鸿

1221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黄吉平教授在我校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旨在为学生提供实用的科创成果报告的写作技巧。

黄吉平老师以丰富的科创比赛经验、生动的实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在场的同学们揭示了科技成果介绍的撰写秘诀。他从选题、文献查阅、撰写技巧、修改与完善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黄教授首先强调选题的重要性,认为一个好的选题应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探索意义,并兼顾目标受众的认知水平和兴趣。随后,他指导同学们如何从众多文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撰写报告提供有力支持。在讲解撰写技巧时,黄老师强调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重要性,并建议同学们注重结构安排,从引言、实验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部分进行布局。此外,他还提醒同学们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要使用专业术语。

在修改与完善环节,黄教授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敢于修正。他强调写报告是一个不断试错和改进的过程,同学们应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黄教授还提醒同学们注意格式和排版,确保文章清晰易读。

讲座尾声,黄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耐心解答,与在场的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联系。他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卓越。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让我们深入了解了科技成果报告的各个注意事项。

我们深信,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写出更加优秀的科技成果报告。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诞生,并祝愿在场的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聆听黄吉宁教授星空讲座的思考与领悟

初一(5)班 龙永琰

我曾与同学谈及我跑步速度之快,然而他们关注的却是我的腿扭伤。为何他人无法理解我所要表达的含义呢?在黄吉宁教授讲完此次讲座后,我恍然大悟。教授在演讲开头和中间穿插了两张视差效果图,分别为跳舞的少女和一名女性。这张旋转的少女图在持续转动,本以为只是一张普通的动态图片,然而当黄教授询问看到少女向左转的人请举手时,我才意识到大家所看到的少女转动方向各不相同。另一张女性图片亦如此,当我旁的同学看到的是一位老太太,而我却目睹了一名女青年。这两张图片生动地揭示了当我们向他人传达信息却未表达清晰时,容易导致他人误解或无法理解。这便是我话语被同学们曲解的原因所在。

黄教授进一步阐述,再好的桥若短于河道也是无用的。若信息传递者未表述清晰或接收者无法理解,也无法达到有效沟通。信息的传递就像桥:一座桥梁横跨河面,一端是信息的传递者,另一端是接收者。传递者通过这座桥表达情感和事件。但若传递者未表述清晰或接收者听不懂,即使桥梁再短,传递者费尽心力讲述,信息仍无法有效传达。因此,在对话或写作时,首要任务是构建与听者/读者的沟通桥梁,而非过分追求描绘优美。

如何写出可以读懂的文章,在沟通时达到预期效果?黄教授建议站在读者的角度创作。现实中,一些人撰写的小说或文章,自认为描绘和伏笔恰到好处,但经他人评论,却让人觉得晦涩难懂。这或许是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作者过于关注自己的视角。作者对文章了如指掌,清楚伏笔和细节所在,因此读来顺畅。然而,读者却不然,他们面对的是一篇全新的文章,可能无法察觉作者刻意安排的情节,从而导致晦涩难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社交便是如此神奇,成为生活的有心人,方能洞察这一切。

提升科研素养 助力学习成长

初一(8)班 程芮杰

1221日下午400,由黄吉平教授带来的“预备、初一学生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探究通识讲座在学校小剧场顺利举行。

讲座重点讲解了科技成果介绍的撰写方法,强调了两个关键要素。态度方面,撰写要清晰,包括文献的图表等资料都要直观地呈现给评委。能力方面,内容要新颖,不能仅凭直觉来写科技成果介绍。黄教授通过展示的图片阐述了写作过程中不能想当然,要三思而后行,从多方面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并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开展研究工作。他还指出科技成果介绍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要换位思考,而不是仅从作者自身的角度考虑。

讲座使我们深刻领悟到科研报告撰写过程中对严谨性的要求。首先,在项目简介和论文摘要的字数方面,超出字数要求或字数过少都是不符合规范的。其次,对于参考文献,内容的准确性和标点符号的规范性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逐一列举的参考文献应始终保持格式统一。第三,关于语言的使用,务必力求准确、具体,以确保研究内容和结果的清晰传达。此外,结构和逻辑性也至关重要,它们直接影响到读者对论文报告研究思路的理解。

本次讲座不仅指导同学们如何撰写科技成果介绍,更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对科研探究严谨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相信同学们通过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