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蜜蜂群体决策 感受卓越集体智慧

发布者:陈靖发布时间:2023-09-17浏览次数:10

 ——复旦二附校开展“院士进校园”专家讲座活动


为进一步开阔小复旦人视野,提升小复旦人综合素质,2023914日,复旦二附校(小学部)邀请了军事科学院专家于全老师来到校园,给五年级全体同学带来了一场以“蜂群集体决策的启示”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本次讲座由德育处副主任忻纪元主持,彭松副校长出席活动,全体五年级同学参与了本次讲座。

于院士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近蜂群,通过对蜂群决策方法的讲解,理解群体智能现象,进而揭示蜜蜂群体决策给人类的启示。

在讲座中,于院士从蜂群的一般特征引入,激发学生对蜂群研究的兴趣。

首先,于院士梳理了人类养蜂的历史,重点阐述了卡尔··弗里希、马丁·林道尔和托马斯· D·西利三代蜜蜂社会奥秘探索者的研究历程,说明了三代探索者在蜂群研究过程中获得的重要发现和卓越贡献。

其次,从“小小的蜜蜂为什么能从众多可能的新家中选出最合适的蜂巢?如何理解这种群体智能现象”等问题入手,通过对观察蜜蜂集体决策机制的问题剖析,展现了蜂群决策的方法,揭示了群体智能现象。

最后,从八个方面阐述了蜜蜂群体决策给人类带来的启示。于院士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图文并茂的展示、幽默风趣的提问,给学生带来一场生动的学习体验。

整场讲座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学生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记录重点内容,并与于院士进行积极的互动,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学习风貌。

4中队的吴灵熙同学为于院士献上红领巾,五1中队的陈牧溪同学将亲手制作的贺卡作为礼物赠送给于院士。

本次讲座的内容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让学生从蜂群集体决策中获得社会生活的启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深远的影响。更可贵的是,通过于院士的讲座,师生们从科学家身上看到他们为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矢志不渝的努力,体会到科学家面对困难,持之以恒,攻坚克难的精神力量,师生们对什么是科学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五(1)班  邱辰熹

关于蜂群的知识你了解多少?今天中午我们就参加了军事科学院的于全院士的讲座《蜂群集体决策的启示的讲座》。于院士先给我们讲了蜜蜂的小知识,野生蜂群有1.3万只蜜蜂等。他又详细讲解了蜂群是如何做出集体决策的。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于院士说,蜂群有一万只,它能做出较简单的决定。蚁群有几百万只,它能做出较复杂的决定。而人的神经分支有八万六百亿个。可以想象,人类能做出多么复杂的决定啊。人是聪明的,只要同学们积极思考,就能变得更聪明。这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也激励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

我还有幸地在讲座前与于院士一行在校园里偶遇。于爷爷与我亲切地握了手。在于爷爷大手与我的小手相握时,我既紧张又兴奋,能够近距离地见到院士,我好激动啊。

听完讲座,又与院士握了手,我在心中对自己说:我长大了也要像于院士那样为祖国人民做贡献。

五(2)班 忻佳雯

今天我们聆听了于全院士爷爷的讲座,我感到受益匪浅。讲座的主题是《蜂群集体决策的启示》。

今天的讲座让我对蜂群集体决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蜂群中,每只蜜蜂都有自己的任务,但它们能够集体决策并执行任务,这背后的机制非常复杂和完美。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也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蜂群集体决策的流程非常高效和有序,每只蜜蜂都能够通过简单的规则来为整个群体做出贡献。这也提醒我们,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和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整个团队能够顺畅地沟通合作,才能最终达成共同的目标。

其次,蜜蜂群体的决策能力也非常强大,它们能够根据周围环境和群体内部状态来做出最优的选择。这也提示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理性思考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知识的积累和信息的共享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问题深入了解并与他人交流才能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总的来说,蜂群集体决策的机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考和借鉴参考。如果我们能够多学习和借鉴这些机制,并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和体验。

五(3)班  郭若初

通过这次讲座,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关于蜜蜂的知识,例如蜜蜂对红色不敏感,蜜蜂是超个体动物,一个蜂群至少有1-3万只,且蜂巢内可以保持36摄氏度等等。我们明白了在集体中遇到集体决策,应当独立思考,应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所有的决定都是平等且自由的。

五(4)班  万羽麒

 914日中午,我们听了由于全院士主讲的、主题为“蜂群集体决策的启示”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了解到卡尔··弗里希证实了蜜蜂有色觉,有嗅觉,有味觉,还证实了蜜蜂通过舞蹈语言告知同伴花蜜位置。还明白了要诚实分享各自掌握的信息,要尊重别人的想法,不能无休止地坚持自己的观点。真有趣呀!

希望于全院士下次还能来我们学校讲座!

五(5)班  陈齐哲

今天中午,我们年级开展了一次讲座活动,是由军事科学院的于全院士讲解的。讲座通过三位科学研究蜜蜂的生物学家,讲述了蜜蜂和这几位科学家的故事。

卡尔··费里奇的故事让我了解到了他用毕生精力研究蜜蜂的五官和语言,原来把事情做到极致也是有收获的。最终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马丁·林道尔提出了蜜蜂集体决策,提出问题,虽然没有解决,但足以体现出他对研究蜜蜂的着迷。

托马斯·D·西利通过林道尔的设想,用自己好多年的经历证实了蜜蜂的集体决策,让我明白了团体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讲座,一只小小的蜜蜂,但是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

五(6)班 刘明烨

今天,我很荣幸地聆听了于全院士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蜂群集体决策的启示”。

蜜蜂是超个体,一个蜂群的蜜蜂数量在10000-30000只,它们能将蜂巢保持在36摄氏度恒温。在蜂群中,蜂后是蜂群的头目,数量只有一只,它和雄蜂负责生育。其余成千上百只都是工蜂,它们负责其余的许多事情。

蜜蜂的交流方式很有趣,它们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跳舞来交流。它们用“摇摆舞”表达离花朵的距离,每一秒钟表示一公里,跳舞的方向就是花朵的方向。“圆舞”表示花蜜的质量,舞蹈得越强烈,质量就越好。

通过于院士的讲解,我还知道了蜂群在寻找新家时,集体决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个蜂后必须在十天内带领几万只蜜蜂找到新家,否则就会全部死亡。而那么多蜜蜂,是怎么达成共识的呢?这一点谁也不知道。不过我们能从蜂群的协作中获得一些道理,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不要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对的,也要看看别人的意见。我们人类应多像蜜蜂学习,毕竟那种生物的历史比人类长多了。

我很喜欢于院士的讲座,也希望将来能听到更多的讲座。

五(7)班 万祺

今天,我校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军事科学院的于院士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蜂群群体决策的启示》。听完于院士的讲座, 我觉得我对蜜蜂群体的了解更加深入了。我知道了原来渺小的蜜蜂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奥秘。

原来,人类的养蜂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的古埃及。随着人类养蜂经验的积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逐渐展开了一系列对于蜜蜂群体的研究。第一代蜜蜂群体研究的开山鼻祖——德国人弗里希博士,他证实了蜜蜂拥有视觉、 味觉和嗅觉。还证实了,蜜蜂之间是通过肢体舞蹈进行信息传递。之后,弗里希的关门弟子——林道尔,开创了蜜蜂群体决策的研究。他发现了,蜜蜂一生唯一的决策,居然是如何分家。之后,林道尔的远方弟子——西利,他发现了蜜蜂群体决策的机制,还发现了这个机制就如同人类神经元网络的机制。同时,西利的研究也进一步推进了人类神经元网络研究的进步。

听完于院士的讲座后,我发现一个高效且优质的群体需要向蜜蜂群体一样, 领导者要尽量克制自己的个体影响力,从而让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互相要诚实开放地分享各自掌握的信息,要毫无偏见地聚合所有成员的观点和意见。

这次讲座学习,对我来说还有一个超级大惊喜!那就是我还和于院士一起合影啦!这张合影对我来说非常珍贵,这是于院士对我的鼓励,更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我要向于院士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