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力量 共赴新征程 聚力新生力量 筑牢育人根基

发布者:王珂发布时间:2025-09-17浏览次数:10

为帮助新进教师全面了解学校制度与文化,快速融入校园环境、顺利开展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联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学校、新江湾实验学校共同开展了新进教师系列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由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王雅萍老师主持,围绕学校治理与制度认同、教学实践与育人使命、教师专业与个人成长以及智慧校园与技术支持四个维度展开。


瞿丽红书记首先对三个学校的章程进行了系统解读,围绕章程序言及九章核心内容,明确了学校作为政府与复旦大学共建校的办学性质与“更宽广”的教育理念,强调“价值引领、人文筑基、素养赋能、科创启智”的培养方向。瞿书记特别指出,党组织在学校重大决策中发挥全面领导作用,校长依法履职,教代会保障民主管理。她还回顾了复旦二附校自2019年合并以来的快速发展,并勉励新进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严守规章、关爱学生,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党政办主任吕步云老师就人事管理及考核评价制度作了详细说明,明确了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安排、年度考核内容及师德“十条红线”,强调教育教学工作的规范流程,帮助新进教师清晰把握工作方向。

德育处主任杨洁老师全面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与全员导师制度。她强调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应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坚定“四个自信”,并养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责任感。全员导师制要求每位教师与学生结对,通过谈心、家访、书面反馈等方式与班主任协同育人。杨老师建议新进教师加强德育理论与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积极践行“教人做人”的教育使命。



教务处副主任任蓓华老师和朱燕敏老师分别从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课堂教学的规范两方面进行了具体培训,详细介绍了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与评价的具体管理制度,强调了“双新”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进单元整体备课的要求,并明确了听评课、命题阅卷及质量分析等常规工作的规范要求,助力新进教师迅速适应学校教学工作,提升教学实效。

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隽老师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势能”蕴蓄》为主题,从“势能蕴蓄”的教育哲学出发,引导教师们超越功利心态,回归教育的审美与思辨本质。她结合庄子哲学与教学实例,鼓励教师们在沉浸式教学中实现自我认知与专业成长,在学科根基、科学思维与哲学精神的融合中塑造教育人格。

最后,校信息中心主任谢燕慧老师以“智慧校园伴你行”为主题,全面介绍了学校软硬件支持体系,包括各校区信息技术对接、多功能教室使用、智慧平台操作以及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教育课题的进展,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本次新进教师的培训内容系统、层次清晰,为新教师融入复旦二附校大家庭,顺利开启教育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蓝携手传薪火  师徒结对共成长

 “青蓝赓续,弦歌不辍”,是教育事业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骨干教师以“蓝”为引,倾囊相授教学经验与育人智慧;青年教师以“青”为志,虚心求教、快速成长,在双向奔赴中既让优质教育基因得以延续,更为教师队伍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开学初,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携手并进”评选活动,这不仅是对2024学年师徒带教工作的全面复盘与总结,更是对教学传承时光的深情回望,13位青年教师依次登台,分享自己与师父并肩同行的成长故事。

随后,现场又迎来温馨而庄重的一幕——校领导为新学年的带教教师们逐一颁发带教聘书。这一纸聘书,不仅是学校对带教教师教学经验与责任担当的充分认可,更是对即将开启的新一轮教学传承之旅的郑重托付;它承载着学校对师徒双方同心协力、互学互促的殷切期待,也凝聚着对教师团队薪火相传、共筑优质教育的美好愿景。

最后,李鸿娟校长为全体新进教师送上真切而深刻的寄语。她指出:当下时代的竞争与挑战客观存在,“卷”难以避免,但应倡导“卷效率”而非“卷时间”,用高效实干替代无效消耗。她特别叮嘱:师父需率先垂范、做好榜样,以自身的专业态度与育人热忱为徒弟引路,徒弟才能在耳濡目染中稳步前行。


新学期的系列培训活动标志着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系统化培育新力量的开端。未来,教师发展中心也将以“精准赋能、按需施训”为核心,持续深化分级分类培训体系建设,动态跟踪教师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与形式,让培训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