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留的宝藏——《两河流域的发现之旅》讲座观后感

发布者:杨钰晨发布时间:2021-11-22浏览次数:649

本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欧阳晓莉老师带来。讲座一开始,老师便播放了周杰伦演唱的歌曲《爱在西元前》。我对歌词中频繁出现的“古巴比伦”、“汉莫拉比法典”、“底格里斯河”、“楔形文字”等陌生又好奇。

很快,欧阳老师便开始解读。她首先对题目中“两河”进行解读,让我终于醒悟:这里的两河指的原来并不是长江与黄河,而是古文明的发源地,现处波斯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瞬间扫盲。接着,她以谜语的形式生动而不枯燥地揭开那时学校的作用,地位与样貌,进而引出这次讲座的主要线索——楔形文字。

接下来欧阳老师正式开始介绍世界学者解读楔形文字的过程。首先是解读楔形文字第一人——格罗特芬。她于1802年破译了36个古波斯语符号中的12个。标志楔形文字破译从此迈出了第一步。第二个伟人是乔治·史密斯,从老师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我了解到他对古波斯语的研究是自学成才,他的出生并不富裕,却在对此事业产生兴趣后为其奉献终身。他三次外出实地发掘,发现了世界上最有名的楔形文字泥板《洪水故事》他最终为其献身,死于返程途中的事迹令我震憾!第三位则是不畏艰难的罗林森,在悬崖之上日复一日的摹写贝斯顿铭文,他知道自己只要踩错一步结局便是粉身碎骨,却义无反顾的这样去做了,令我钦佩。正是他这样的毅力,才得以最终完整破译古波斯语,为人们对两河流域的研究做出卓越贡献。

介绍完他们后,欧阳老师又平易近人的联系到自己喜欢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原因。老师的经历给我启发,为我们指明方向。

讲座的最后,老师给我们寄语:找到自己的“真爱”,爆发自己的小宇宙!

这次讲座让我获益良多。


初二(1)班 陆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