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永平2025基础教育论坛在云南永平顺利举行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促进永平基础教育创新发展,2025年7月30日至8月1日,“复旦·永平基础教育论坛”暨成果交流活动在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顺利举行。
本次论坛由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永平县教育体育局、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联合举办。论坛以 “党建领航·智汇振兴" 为主题,总结永平10所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校办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经验,着力构建乡村教育振兴新范式,为永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7月30日上午9点,基础教育论坛在永平县第一中学初中部报告厅拉开序幕,永平县副县长施光菊主持会议。
复旦大学副校长汪源源致辞。他表示,自 2012 年以来,复旦大学始终把助力永平乡村振兴当作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锚定 “五大振兴” 目标任务,持续巩固并完善 “大帮扶” 工作格局。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在师资、管理、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综合优势,开展多层面教育帮扶,促进永平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复旦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汇聚各方力量,深入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乡村教育振兴经验,为永平基础教育创新发展持续注入 “复旦力量”。
永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会琴发表讲话。她指出,复旦大学充分发挥人才、师资、资源优势倾情助力,永平10所中小学与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成功共建“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方面水平显著提升。各相关部门及教学工作者要借助“论坛”这一平台,将帮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发展动力,助推全县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复旦二附校党总支书记瞿丽红作复旦·永平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校培育年度报告。她从培育背景、重点举措、阶段成效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总结了一年来党建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通过“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课程共研、资源共享”的四维协同体系,推动党建引领从理念层面逐步嵌入治理实践,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令人欣喜的是,一年来10所党建创新实践基地校在师资队伍、学生素养、课程改革、科研活力、学校治理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乡村教育振兴,一个支部能做什么?复旦二附校中学二支部书记陆鹏娟、永平思源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周俊朝作为两地结对共建支部的代表,以《支部“牵”手聚合力 协同赋能“新”发展》为题,分享了两地支部共建推进党建创新实践校建设的实践经验,展现了“组织联建、资源联用、活动联办”的帮扶模式如何激活基层教育活力的有效途径。
复旦大学党委党校办公室主任、组织部副部长童一明为荣获“党建创新实践基地优秀学校”的三所学校颁发荣誉证书。
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副处长王新、复旦挂职永平县副县长王琳为在“复旦·永平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训练营”主题征文中获奖的老师颁奖。
获奖教师代表吴杨梅、李俊霞表示,感谢成长训练带来的理念引领和实践指导,她们将把在成长训练营中的所学所获运用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以研促教、以教带研,与各位老师携手共进,为永平教育提质增效而努力。
复旦基础教育集团主任赵昕代表集团向永平县教育体育局捐赠“笃志" 奖学金5万元。此项奖学金由复旦二附校中小学生义卖所得,旨在用来奖励品学兼优、志存高远的永平学子,激励他们勇敢逐梦,追光而行。
专家引领 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新动能
复旦二附校信息中心主任谢燕慧作《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她聚焦人工智能教育热点,解读国家政策新动向;系统介绍了复旦二附校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引用专家多元视角,展望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呼吁老师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与教学适应力,让 AI 真正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助力。
复旦二附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隽以《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题作专题分享。她重点介绍了在“隽语”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以复旦·永平青年骨干训练营为平台,促进两地青年教师专业共同成长的实践思考。两地青年教师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提升智能时代的专业能力”展开讨论,为破解教育教学难题凝聚共识,明确方向。
汪源源副校长一行走访了永平一中、龙门村完小、博南镇曲硐村完小、龙街镇中心完小、龙街镇初级中学,调研基地校一年来在党建、师资、教育教学、学生培养、办学条件等方面的情况。
在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党委的指导下,永平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未来,项目组将继续以机制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教育振兴的新路径,书写“扶志启智、育才兴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