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镌痕:西行初章的回响

发布者:王珂发布时间:2025-06-29浏览次数:10

熹微晨光启程号

晨光熹微,启程的号角已然吹。2025626日,星期四,一个注定镌刻在同学们青春记忆里的日子。凌晨五点的校园,褪去了平日的喧闹,唯有行前教育会上校领导殷切的嘱托在礼堂回荡,字字句句饱含着期许与关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心感受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温度。”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期望和一颗颗跃动的好奇心,同学们背上行囊,踏上了一场跨越山海的旅程—奔赴遥远的宁夏西吉,开启期盼已久的研学之旅。

云巅俯瞰越山海 黄土苍茫识脉动

    从都市繁华到黄土高原的初见车轮驶向上海虹桥机场T2航站楼,晨曦中的都市轮廓渐渐后退。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在万里高空俯瞰祖国山河。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舷窗外,鳞次栉比的都市森林迅速缩小如棋盘,蜿蜒的江河如闪亮的丝带。当飞机平稳穿梭于浩瀚云海之上,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进来,将云朵染成耀眼的金色。三个多小时的航程,仿佛是一次时空的穿越,飞越了广袤的平原、起伏的山峦,最终,降落在西北腹地—兰州中川机场T3。踏上坚实的土地,一股不同于江南温润的、带着些微干燥与旷远气息的风扑面而来,无声宣告着:黄土高原,我们来了!

奔赴西吉的心灵序曲来不及过多停留,同学们便登上了大巴,开往最终目的地——西吉县平峰中学。窗外景色飞速流转,从机场周边的相对开阔,逐渐过渡到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沟壑纵横的梁峁,层层叠叠的梯田,偶尔掠过点缀着绿意的村庄,构成了一幅苍茫而坚韧的画卷。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漫长却不枯燥。车厢里,起初是对窗外新奇地貌的惊叹与讨论,随后是同学们分享故事的欢笑,再后来,或许是旅途的疲惫悄然袭来,车厢渐渐安静下来,许多人倚窗凝望这片陌生又令人敬畏的土地,心中对即将开始的交流充满了期待与想象。

平峰初印象:温暖与碰撞的序章

简朴校园蕴暖意

下午四点三十分,大巴缓缓驶入平峰中学校园。质朴而整洁的校舍映入眼帘,热情的平峰师生早已在校门口等候。没有繁复的仪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欢迎你们!”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结对小伙伴的引导下,同学们有序入住宿舍。宿舍简朴却干净,这让这些习惯了城市便利的同学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不同,也更深地理解了“艰苦”二字的含义。稍作休整,大家在小伙伴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这里没有高大的教学楼和塑胶跑道,但是复旦西吉研支团的哥哥姐姐们,给大家布置了“彩虹图书馆”、“卿云糖心屋”,还有炫目的科技室,同学们在这里都大开眼界。傍晚时分,食堂飘出诱人的饭菜香,大家第一次品尝到了地道的西北风味,那浓郁的土豆羊肉面,是舌尖上的第一份“西吉记忆”。



灯火初燃筑心桥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晚上六点二十分,本次研学之旅的第一个重头戏—沪宁两校学生交流分享会在平峰中学的会议室温馨开场。明亮的灯光下,两地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起初略带羞涩的自我介绍后,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二附校学生分享了上海都市生活的便利与多元,平峰的同学们则讲述了他们眼中家乡的四季变迁、独特的民俗风情以及在相对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求学的故事。他们谈起家乡的土豆、特色节日时的自豪,谈起对知识的渴望时眼中的光芒,深深打动了二附校的同学们。问答环节更是精彩纷呈,从学习方法探讨到未来理想憧憬,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迸溅。尽管地域不同、环境各异,但那份对知识的渴求、对友谊的珍视、对未来的憧憬,却如此相通。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分享,胜过千言万语,一座无形的“心桥”已在灯火中悄然架起。



文:汤佩霖 图:王奕雯、严晨朗、阮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