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相关精神,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复旦二附校”)积极建设“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2023年,学校加入联合国儿基会“中小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升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以下简称“联合国儿基会项目”),并积极开展研究。
为巩固“校家社”协同育人成果,形成学校与街道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促身心健康 育青春之美——杨浦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心理健康工作研讨会暨多元论坛”于2024年4月29日在复旦二附校江湾校区举行。
活动由杨浦区民政局和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共同主办。杨浦区民政局副局长闵海莲、婚姻(收养)管理科科长高征阅、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边玉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主编何妍、复旦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李晓茹、杨浦区教育学院德研员徐群、杨浦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朱炜和本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复旦二附校家委会及教师、社会相关公益组织、杨浦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杨浦区街道儿童督导员、联合国儿基会项目校等诸多集体代表一同出席会议。会议由复旦二附校健康中心陆鹏娟老师主持。
党总支书记瞿丽红致欢迎辞。她表示,二附校有良好的家校共育传统,教育部相关文件也以“积极主导”的表述强调了学校的责任与担当。学校积极发起此次活动,旨在探索学校主导、家长主体和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对接深耕社区的专业工作者,共同开启关爱未成年人的专业呵护,而这也将成为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不变的信念。
德育主任朱启洪老师以《五育并举 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为题作工作报告。学校整合家长、大学、社区、研学基地等多方资源,通过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五育课程体系、开展共育活动等措施,构建富有复旦特色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网络。
在主题分享环节,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晓茹以《强化专业支撑 促进协同育人》为题,分享了她以研究为支撑,带领研究生团队进入延吉街道建设青少年成长中心“舒屋”的实践经验。连馨社区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陆紫娟以《共筑成长桥梁 共创美好未来》为题分享了公益组织深入杨浦社区联动育心的经验。家长代表郑子薇则从“‘校家社’协同支持下的家庭养育”视角,呈现了孩子在学校中成长、在社区里长大的故事。
作为跨心理学与家庭教育两个领域的学术权威,边玉芳教授为本次活动作点评。她说,今天的活动形式别开生面,参与主体多元,但都为关爱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而来,大家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愿景令人感动;杨浦区民政局集约资源、疏通渠道,积极担当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务实创新,共同积累了极具价值的“校家社”协同育人经验,这些经验将成为联合国儿基会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也结合案例对当前较为严峻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做了简单分析,并呼吁大家倾听孩子的心声,在理解他们真实感受的基础上给予关爱和帮助。
为进一步推进协同工作提质增能,学校聘请高校、教育学院、社区等多领域从业者为我校“校家社”指导专家并颁发聘书。受聘专家徐群发言,她对学校“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效表达赞赏,对“同心圆”杨浦区家庭教育家校社联动项目作简介。
最后,杨浦区民政局副局长闵海莲发表讲话。她表达了对论坛与会各方的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认可杨浦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心理健康工作的显著进展,并表示会持续完善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让未成年人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与会当天,联合国儿基会项目校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主编何妍、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梁丽婵老师的指导下召开了研究例会。会议聚焦资源包建设,探讨“校家社”协同育心的路径与策略,健康中心罗吾民老师代表学校作研究进展汇报。
促身心健康,育青春之美。此次论坛更新了“校家社”各方的认知,坚定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决心,是沉淀经验的驿站,是凝聚力量的起点。西谚有云“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的力量”,愿这样有宽度、有温度的“村庄”赋能孩子,助力他们的身心成长。
附: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校社家”协同育人工作指导专家名单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李晓茹
杨浦区教育学院德研员徐群
杨浦区教育学院心理教研员朱炜
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儿童督导员徐丽莹
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儿童督导员周玉娇
撰稿:罗吾民、黄天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