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启程:高铁上的实践课
2025年5月5日上午10时30分,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七年级研学团队的36名师生整装启程,奔赴山东临沂实验中学开展为期六天的跨地域交流活动。研学的第一课,始于虹桥高铁站的检票口。同学们自觉践行公共场所行为规范,队列井然、秩序俨然;车厢内或潜心阅读,或对照地图册追踪行程轨迹,在高铁飞驰中完成了一次知行合一的地理实践课程。
初识临沂:山水相迎暖意融
暮色渐浓时分,研学团队于下午四时许抵达枣庄高铁站。换乘大巴后,师生们沿着沂蒙山脉蜿蜒前行。七小时辗转行程间,窗外层峦叠嶂的山水画卷次第展开,广袤田畴间沉甸甸的麦穗随风摇曳,齐鲁大地的质朴风物已悄然舒展其动人姿彩。当晚七时,当校门"临沂实验中学"的金色校牌映入眼帘,迎接团队的是校方领导与教师代表亲切的笑容。其现代化教学楼宇、标准运动场馆,特别是独具匠心的"汇贤地下广场",无不彰显着这所齐鲁名校的育人格局,令师生对后续研学日程充满期待。
简短的欢迎仪式后,全体成员前往餐厅享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欢迎晚宴。师生们妥善安顿住宿后,及时与家长报备平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次日的深度研学课程。此刻夜幕下的临沂城华灯初上,沪鲁两地的教育交流新篇章正缓缓开启。
三校齐聚启新程
5月6日清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研学团队与青海海晏民族寄宿制中学师生共聚临沂实验中学,三校联动正式开启“行走的课堂”研学实践。晨光中的校园因三地教育火花的碰撞更显生机盎然。
上午9时40分,临沂实验中学本部运动场上,三校师生共同见证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升旗仪式。国旗仪仗队步伐铿锵,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嘹亮的校歌声中冉冉升起。临沂实验中学校长李政国在致辞中细数学校七十载办学历史,我校七年级段云曦同学作为学生代表,以"山海虽远 教育同频"为主题,抒发了对跨地域学习交流的热切期待。
多元课堂展风采
随班学习首日,32名二附校学子带着好奇与期待走进新班级。数学课上,当拓展资料发到手中时,有同学望着陌生的公式微微蹙眉——两地教学进度差异带来的小插曲,却在同桌抽出笔记本的一刻迎来转机。结对伙伴用荧光笔勾画出知识脉络,手绘思维导图逐层拆解;老师俯身课桌旁轻声点拨,原本滞涩的思路忽然如齿轮般咔嗒咬合。这一天接触到的课程十分丰富,涵盖语文、历史、数学、英语、艺体、劳技、生物等多学科。同学们学习热情饱满,积极参与课堂,响应老师的互动、分享自己的思考,受益匪浅。
与二附校类似,临沂实验中学同样开设了丰富的特色社团课程,为学生提供发展特长与探索兴趣的广阔平台。在音乐合唱社团课堂上,教师首先组织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随后带领全体成员开展集体合唱训练。为营造轻松氛围,教师还特别邀请数位同学展示独唱才艺,使课堂充满灵动活力。
课后交流环节中,结对同学围绕两地特色文化、地方美食及青少年关注话题展开热烈讨论。通过跨地域的文化对话,同学们不仅深入感知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更惊喜地发现同龄群体间存在着诸多共鸣的"青春密码"。
水韵琅琊悟文脉
暮色降临,"水韵琅琊"灯光游船为这一天的研学画上诗意句点,伴随着两岸变换的全息投影灯光秀,这片土地浇灌出的动人故事铺展成一幅幅流动画卷:从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等历史上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到近现代保家卫国家喻户晓的英雄儿女,临沂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红色血脉不断地鼓舞着同学们学习、传承、担当。
今日的多元课堂既展现了教育创新的可能,更架起了文化理解的桥梁。明日,同学们将奔赴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在红色热土上续写研学新篇。
撰稿人:七(1)班 蒋宇星 七(2)班 张芸溪 高兴 李辰雨
摄影:七(1)班 李咏恩 陈语馨 李沛奚 家长志愿者
审稿:周旭梅 李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