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魅力从哪里来——漫游星空名师讲坛

发布者:张晶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0

2025327日下午,我们有幸邀请到金话筒节目主持人肖亚老师做客名师讲坛,为六、七年级的师生们带来一场“语言的魅力从哪里来”的讲座。

肖亚老师用一个“眼观心”的互动游戏,给大家带来了1分钟的平静。本次讲座围绕语言魅力展开,探讨其来源,强调学习及坚持的重要性,并阐述个人成长中认识自我与坚守本心的要点。肖老师首先强调了意念的重要性:源于正确的思想和观念,需正信正念、不自私,做事要专注当下。肖老师还通过赤龙搅海(舌抵上腭、舌头沿齿龈转动等)、吞金法(分三口咽下唾液)等传统功法练习,点燃了现场与同学们的互动,在场同学纷纷跟练起来。肖老师用绕口令锻炼舌头灵活度、鼻腔通畅度(避免面呼吸,采用腹式呼吸)、耳朵对声音的感知,讲到根据自身声带条件训练发音等影响语言魅力的因素。

其次,在讲到知识与学习时,肖老师娓娓道来“知识是工具”的理念,学习过程能让人获得独立思维,不能因AI而忽视学习,要坚持学习,克服拖延和负面情绪。每个人独一无二,应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不盲目与他人比较。

最后,肖老师强调坚守本心的重要性,她用不同维度的能量进行解读,如五维的愿力能量,号召同学们应该像毛主席发愿解放全中国一样,坚定目标便可排除万难。在互动环节,现场学生思维活跃,和肖老师进行了热情探讨交流,大家受益颇多,肖老师表扬二附校的学生们,提问有水准,思考很深入。讲座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还有同学结束后热情围绕在肖老师身边提问签名,现场气氛温暖活跃。让我们期待下一次星空的相遇!

撰稿:史泊宁

拍摄:张海燕、张晶





探寻语言魅力之源,汲取表达艺术养分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8 张雅诺

2025327日下午,在复旦二附校一楼小剧场,上海广播电视台金话筒主持人肖亚老师为六、七年级同学带来了一场主题为“语言的魅力从哪里来”的精彩讲座。
讲座伊始,肖亚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奇妙的语言艺术世界。“气沉丹田”这一技巧,看似简单却蕴含玄机。肖老师讲解道,丹田大致位于小腹处,原理是吸气后将气压下。然而实际操作中,多数同学只能将气压至胸腔附近。肖老师强调,唯有通过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熟练运用这一技巧,让发声更沉稳有力。
在口腔护理方面,肖老师分享了独特的“赤龙搅海”之法。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指引,放松身体、端正坐姿,舌尖抵上颚自然呼吸,舌尖转动36圈并重复数次,再将分泌的唾液进行30 50次鼓漱后分次咽下。可别小瞧这看似不起眼的练习,长期坚持,能极大提升口腔肌肉控制能力,为清晰、圆润的发声奠定基础。
音区的分辨与调整也是讲座的重要内容。肖老师传授了一个巧妙方法:通过观察脖子长短来大致判断音区高低,因为声带长短与音区相关,声带长音区偏低,声带短音区偏高。针对同学们关心的后天训练能否改变音区的问题,肖老师肯定地表示可行,但也提醒大家,后天训练需付出加倍努力,且练习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练习损伤声带。
咬字、吐字作为语言表达的基础,肖老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当出现咬字不准的情况时,绕口令是绝佳的训练工具。像《4014》《八百标兵奔北坡》等简单易上手的绕口令,只要坚持每日练习,就能显著提升吐字的准确性与清晰度。肖老师还为同学们总结了咬字吐字的要点:1. 声母找准部位清晰念2. 韵母口型摆对声饱满3. 四声升降起伏要准确4. 连读变调规律记心间5. 多读多练咬字更自然
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肖亚老师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生动的讲解示范,让同学们沉浸式领略了语言艺术的魅力,为大家打开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大门。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将所学运用起来,不断探索语言艺术的更多可能。



感受语言多重的魅力——听肖亚老师讲座有感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4周祯

2025 3 27 日下午,我校有幸邀请到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肖亚老师。她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名师讲坛。一踏入小剧场,同学们就被醒目的《语言的魅力从哪里来》这一标题深深吸引,满心期待着讲座的开始。

肖亚老师的讲座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她从五个方面展开讲解。

首先是 “意”。在这部分内容中,肖亚老师列举了三点。第一是内观静守”。即我们要时常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通过自我省察,不断提升自我。第二是“正信正念。这一概念源自佛教,正信是指对佛法秉持不怀疑、不迷信的态度,切实依照佛法去生活,真正理解并践行佛法的真谛;正念作为八正道之一,强调念念不忘善法,时刻忆念自己的修行与改过之处,就如同无论做任何事,都以儒家的天理为指引,始终专注于正道。第三是“为人师表”。要求我们在品德和学问方面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接着,肖亚老师谈到了 “身”,同样涵盖三点内容。第一点是行坐立卧,这原本是指出家人的一举一动都需符合特定规范,不能随意而为,这被称为四威仪。在佛家看来,真心诚意修行之人,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能用心修行,保持内心专注,持续念佛。第二点是立身中正,这与肖亚老师热爱的太极拳密切相关。立身中正是太极拳的基本要领,并非要求在每个招式中躯干都保持笔直,而是强调在练习时身体要保持中正、安定。第三点是天地人和,倡导我们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追求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随后,肖亚老师讲解 “舌”。在此部分,她分享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吞津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叩齿,全身放松,口唇微微闭合,保持心神合一的状态,闭上眼睛,让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叩击,力度适中,每次叩击都能发出清晰的声音,完成一次叩齿动作。第二步吞津,叩齿之后,用舌头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和牙面轻轻搅动,动作要柔和自然,先从上面开始,再到下面,先在里面,然后到外面,搅动 36 次。当感觉到有津液产生时,先不要咽下,继续搅动,待唾液逐渐增多后,将舌头抵住上腭部,使唾液聚集,接着鼓起腮帮子,用唾液含漱数次,最后分三次缓缓咽下。

然后是 “耳”。在这一部分,肖亚老师着重强调了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要固执己见,学会从他人的观点中汲取智慧。

最后,肖亚老师讲解 “眼”。她告诉我们,目为神窍,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心神的外在体现。眼睛不仅仅是视觉器官,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情感。通过观察眼神,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是否正常。

讲座接近尾声时,肖老师特别强调了“贵在坚持”这四个字。这四个字让我深受触动,它启示我在人生道路上要学会自我探索,培养独立意识,并且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讲座结束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语言的魅力” 并非单一维度的,而是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和体会。“语言的魅力”不仅仅来自语言本身,而更多的来自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