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未散,黔山苍翠。研学团队迎着山城湿润的晨风,开启第三日研学征程。今日师生以“数字科技溯长征”为主线,通过行浸式红色教育、校际课堂共研、饮食文化交流三大篇章,在黔贵大地续写知行合一的成长故事。
探访“红飘带”:科技赋能长征记忆
上午十时许,研学团队抵达全国首个全息长征主题展馆——“红飘带”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这座以红军长征在黔轨迹为原型设计的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穹顶式建筑,将1935年中央红军转战贵州的壮阔史诗娓娓道来。当师生伫立于镌刻着“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倒下”的数据墙前,电子屏上跳动的二十万将士姓名化作震撼人心的历史叩问。王同学在研学笔记中写道:“数字技术让历史场景纤毫毕现,红军草鞋磨碎的声响仿佛就在耳畔。”
沪黔同窗共研学:思维碰撞启新章
午后时分,华麟学校化身跨学科实验室。数学课堂上,两地学子通过函数建模解析红军强渡赤水的最佳路径;语文课以文言文为媒探讨“孝”文化的时代传承;英语课则用现在进行时演绎长征故事,在战术推演中感悟革命智慧。操场上,沪黔学子混合组队切磋排球,汗水与笑声交织成青春乐章。
酸辣鲜香织情谊:一箸一羹见匠心
暮色初临,华麟食堂飘荡着沪黔风味融合的香气。校办主任黎老师介绍,餐饮团队特别开设“沪黔风味”专窗,当上海生煎包遇见贵州丝娃娃,这场跨越千里的饮食文化交融便氤氲着别样温情。金黄酥脆的黔味扇贝、现炸作响的地道脆哨、清甜多汁的贵州苹果备受青睐。不少学生多次添菜,申同学更是笑称:“辣椒拌饭越吃越香,这就是贵州的魅力吧!”
今日,这场山水间的行走正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长征”续篇。明日,这群少年将带着赤色记忆与科创热忱,奔赴“中国天眼”探索宇宙奥秘,在星辰大海中继续求解成长的方程。
摄影:陈靖、金玲
审稿人:范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