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至6日,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号召,赓续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及其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所倡导的教育家精神,正高级教师张隽老师带领“隽语”名师工作室3名青年教师,秉持“以文字启迪智慧心灵,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接纳自我”的核心理念,深入安徽省砀山县三官庙小学开展“隽语·融创”公益素养课活动。此次活动聚焦留守儿童群体,通过知识赋能与情感陪伴,助力乡村儿童文化自信培育,同时搭建城乡教师专业成长与资源共享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教育动能。
梨韵飘香,文化启智润心灵
谭竞男老师首先为孩子们带来了《梨花映砀郡,诗韵传千年》课程。在乡村学校的课堂上,谭老师以诗歌中的梨花意象为切入点,引领留守儿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浩渺天地。砀郡梨花那独有的绰约风姿,在孩子们面前缓缓铺展。这堂课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更在他们心底播下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表白梨花” 与 “游戏寻趣” 环节,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他们用质朴而纯真的话语,倾诉对自然和文化的喜爱。
陈一芒老师着眼于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养成与情感培育。在《培养阅读习惯,助力学科策略》的分享中,陈老师着重强调阅读对于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阅读不仅能够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更是他们获取知识、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陈老师分享的读写结合实操方法以及亲子阅读指导策略,为乡村教师与家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随后,陈老师组织孩子们开展 “感恩在身边” 主题活动,指导他们制作感恩贺卡。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学会感恩,丰富了内心世界,收获心灵成长的温暖力量。
张璐老师聚焦教学实操,以《扎根教研,深耕细作,笃行致远》为题,从夯实常规教学工作,到深入开展专题研究,围绕 WISE 理念创新实践,再到优化命题与评价体系,为乡村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范式。
张隽老师在《向上生长,绘梦撷芳 ——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思考》分享中,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教师专业发展,为乡村教师成长提供深刻洞见。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张隽老师的分享,激励乡村教师树立清晰的发展目标,探寻契合自身的成长路径,持续突破自我,为乡村教育事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路上有更坚实的陪伴,为乡村振兴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
师爱筑梦,家访关怀暖人心
4月6日,在团砀山县委副书记谢文豪、三官庙小学校长张海港、副校长葛囡囡的陪同下,工作室的老师们还走访了多户留守儿童家庭。老师们带着学习用品与生活用品,走进孩子们的家中。与孩子们及其监护人亲切交谈,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学习困难。针对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耐心辅导,给予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此次公益活动,隽语工作室紧紧围绕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从文化传承、教学优化、习惯养成、教师发展等多个层面精准发力,为乡村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的滋养、心灵的慰藉。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与各方携手,在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用爱与责任为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照亮他们未来的成长之路。
撰稿:杨秋嫄谭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