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有宽度的教育,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复旦二附中三年规划 (2019年1月—2021年12月)

发稿时间:2019-09-01浏览次数:173

前言:

 2018322上海市中考新政正式推出,从2021届开始实行新的考试制度, 2022届将是新的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推开的一届。中考政策的落地,直接对学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中考改革目标,切实关注学生能力提升和核心素养目标达成,从而使初中的学习经历成为二附中学子们终身学习和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积淀?以下拟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程规划,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学校整体的育人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上海市中考改革实施意见,围绕杨浦区“三合一”发展规划,即杨浦区“十三五”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杨浦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规划和杨浦区创新实验区发展规划,秉承“依托百年复旦,重德育体验,重创新实践,实行有宽度的教学,培养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的办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

二、明确目标

总体目标: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复旦基础教育集团为依托,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关键,用三年时间,在中考改革大背景下,继续推进复旦二附中已持续20年的课程改革。同时,契合新的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以复旦二附中数字化“云课堂”三年规划的同步建设为支撑,致力建设管理能力强、观念新、格局新的优质特色的复旦大学附属学校。

具体目标: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主题,创新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优化“我与大学共成长”和“研学行走”德育实践课程。同时推进学校“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文化转型。以重视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和培育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有效落实师资培训计划。在复旦教育集团整体规划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复旦二附中的各项建设。

三、实施方案

(一)提升德育育人功效与价值

建立复旦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协商,共同推进二附校的合作办学具体事宜。学校以中央颁布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为基础,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体现育人要求、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本德育课程和评价体系。

其一,以“主题实践、劳动实践、研学行走和志愿服务”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推进学校德育实践和体验,德育课程关注层次性和个性化特点,进一步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指标构成。“研学行走”德育实践课程已经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的实施途径构建了课程融通的平台。

其二,以“学习、传承、激励、发展”为目标分层开展 “我与大学共成长”德育实践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性德育体验活动,有效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近大师,拓展教育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开阔学识视野。(具体方案见附件一《复旦二附中德育课程评价工作方案》)

(二)把握中考改革制度与挑战

首先,在校长室的统筹部署下,德育处和教务处积极作为,借助学校课程项目中心和信息中心,优化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平台,认真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修订校本德育课程、创新素养课程、大劳技课程、大艺术课程、社团课程、课题探究课程等系列评价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成长过程。

其次,在“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核心理念指导下,探索有效课程、有效课堂、有效作业“三有效”模式。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数的基础上,对三类课程进行校本化统整,积极推进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这三类课程相融整合的课程设置改革,以满足新中考的需求。

第三,为了适应中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学校自主招生的新形势,有效规范校长实名推荐的程序,修订符合本校特色的校长实名推荐制管理办法,结合平时成绩、各类区级以上主系统举办的竞赛成绩和荣誉称号予以评定和推荐,并在复旦大学相关部门以及杨浦区教育局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确保推荐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此方案将并提交教代会审核通过。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关心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准备修订初三升学考奖励方案。(具体方案详见附件二《初三毕业生“校长实名推荐”管理办法)

(三)深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方略

为了有效落实《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新出台的中考改革政策。另一方面也是依据上海“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所倡导的理念:即“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到课程教学全过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有关学生社会实践的相关要求,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让我们学生在初中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五个多”,并进一步优化与之相对应的五大课程体系。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立体化阅读”课程,课程以阅读课堂、英语电子阅读作为学生阅读的输入环节,结合校内外各类阅读比赛及学生“慕课”录制作为学生阅读后的输出环节,6—7年级学生每学期须阅读4部以上作品,2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40万字。在基础教育领域贯彻复旦通识教育观,完善探究性学习的模式建构,让学生的探究形成系列,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技能、创新和探索的能力。

学校在课时安排上遵循“增减互补,总量守恒”的原则,实现课程整合,形成校本大艺术课程、大劳技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将体育、心理、医务等力量相统整,充分发挥学生健康中心作用,聚焦学生身心健康和相应的校本课程建设。

学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孩子多元智能发展,依据孩子的学习状况继续开展已坚持了19年的分层教学。在分层的基础上,学校继续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和科学素养课程,依据素养班管理制度开展学员选拔、教学活动及常规管理,并配备教师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2018学年学校着力于课程文本的修订和教学实践的推进,从学校课程规划的编制、到教研组学科课程方案的撰写、再到备课组学期课程计划的制定三个层级逐级推进。依托两年一届的40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的实践研讨,通过教研组的主题教研和校本培训活动,进行经验交流和辐射,探讨学科素养的培育、智慧课堂的打造。应对中考新政,出台《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校内日常考核方案并试行。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的四级教学管理系统,提升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

(四)坚持课题探究与创新活动  

探究性课题活动从2006年起已经坚持了13届,在校内探究的基础上,每年都会送优秀的学生课题参加各级创新类大赛。2013年至2017年,学校的创新大赛获奖数逐年递增,分别达到12项、15项和19项、25项、31项。此外,学校已经连续8年每年都至少有一名中国科学院小院士诞生。课题探究与创新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坚持把对学生成长有利的事情继续做下去:

首先,坚持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中开展为期一年的探究性课题活动,使学生在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活动中收获更多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论文写作方法等一系列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其次,坚持每两年修订《复旦大学附属学校学生探究性课题活动手册》,并督促师生共同使用好此手册,让我们的学生在课题探究活动中能收获过程性的体验,并将自己的探究活动经历用手册的形式忠实地记录下来。

最后,坚持将每一届探究性课题活动的优秀课题通过各种渠道推送出去,让我校的学生站在更大更高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创新类大赛来展示并认可自己的创新能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优化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引下,在校长室统一部署下,学校正式成立教师发展中心。此举旨在给教师搭设发展平台,促进教师自身有计划、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019年搬入江湾新校区后,需要大量招聘新教师,为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师资招聘领导小组,规范招聘流程,由人事干部具体操作,教师发展中心配合做好相关的应聘宣传、资料筛选、面试、考试、试讲的安排,以及入职的相关手续和培训工作。

修订《复旦二附中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案、师资培训计划和考核奖励制度,聚焦教研组和工作室建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给更多优秀教师创造晋升特级教师、高级职称、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的评聘机会,依据绿色指标,优化教职员工评价奖励机制,让广大教职员工有明确的努力路径和价值体现,努力打造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有跨学科能力的一流师资队伍,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具体方案见附件三《教师发展中心三年规划》)

(六)推进信息平台创建与效能

《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重点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是教育教学的保障。学校将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我校将通过课程项目中心和信息中心,进行为期三年的“数字化云校园”综合项目。围绕“提升教学成效、拓展活动空间”、“建设美丽校园、提供创新环境”、“共享教育资源、共建优质教育”、“优化校园管理、促进师生健康”四大原则, 致力为学生的创智发展、教师的创新探索和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提供更可靠的环境和空间支持。(具体方案见附件四:《数字云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设想》)

(七)拓宽集团教育视域与创新  

 “复旦大学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基于集团成员校——复旦二附中、复旦附小、同济初级中学、育鹰学校、政立路二小的办学基础,在2018学年至2021学年的三年里,拟继续不断完善集团管理和内部考核机制,关注集团各校差异,实施教师驻校流动,坚持互融共进。

复旦二附中作为集团核心校,每月组织召开集团理事会,商议并实施集团各成员校间的教育教学活动、集团内部信息化平台建设、集团化建设专项课题研究、集团校内学生享受跨校交流学习的机会、集团共享艺术节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的展示与比赛、集团内课程建设及开发共享,集团内学生共享“研学行走”等系列体验活动。努力探索有分有合的九年一贯制的运行模式,盘活集团内的人力资源,在校园文化、教师发展、通识教育和学科建设、党建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与提升。以复旦基础教育的共同愿景深化合作,逐步实现集团各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切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助力五角场学区成为知识杨浦和大学城滋养下的基础教育高地。

(八)借力复旦资源与文化优势

学校依托复旦大学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秉持“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核心理念,营造“严谨、开放、自主、创造”的校风。继续开设好每月一次的名师讲坛——“漫游星空”课程,规划好每一次课程内容,彰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6个模块,即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等,让学生与来自各领域的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拓宽孩子的知识视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高品质的知识储备。

继续深入开展“家长义工制”实践探索并呼应学校的教育改革。“家长义工制”将参与到学校顶层设计,并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领域进行演绎,以预期取得最佳设计效果和积极社会影响,表现在:其一,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其二,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与教育能力提升。其三,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与特色发展。其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四、保障条件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处、德育处、科研处、课程项目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组成的学校项目领导团队,明确人员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保证各项措施有效实施。

2、制度保障

有效落实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过程化的管理和监督。

3、资金保障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愿意做、做得好、有成效的老师将从专项资金投入、绩效奖励等方面加以表彰。

结语:

本校的课程改革和制度改革已较成功地走过探索期,在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背景下,本校将以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为背景,切实抓好初中教育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培养人文情怀和知识素养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相信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在全体教师们的执着探索下,学校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

复旦二附中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