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部数学教研组计划

发稿时间:2020-10-14浏览次数:224


 202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金颖

教研结合  联合效能  追求内涵新发展

 ——复旦二附校(小学部)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金颖

2019年,对于复旦二附校而言,是极其难忘且值得纪念的一年。新校舍的搬迁、新冠肺炎疫情……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一年中,在学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大背景下,数学组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了数学组老师在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使组内老师为之骄傲与自豪。

同时,新校舍的搬迁和小学部分两部的新状况,又要求我们要以新视野、新格局引领数学大组的教师在教育教研领域共同发展。因此,本学年将是数学大组实现新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将进一步思考内涵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探索大组教研的新思路。


  1. 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部数学教研组仍将继续配合教导处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以校长室所提出“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为指引,进一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以“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为主旨,组织开展教导处工作。将各项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小学部教学质量稳中渐进。

数学大组将依照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两方面入手,全面规划、部署数学大组内涵发展的蓝图,从学生需求出发,从教师发展出发,夯实数学大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打造数学大组文化品位,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学科教研的质量。


  1. 工作重点

  1. 总体规划教研愿景,形成大组教研特色;

  2. 依托组内文化认同,促进教师综合发展。


  1. 具体工作及要求

  1. 总体规划教研愿景,形成大组教研特色

1、扎实有效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1)拓展教研思路,提升学科教学素养

随着课改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学组要从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研究向以“单元”、“模块”为单位的研究模式去转变。不仅仅要研究每课,更要研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聚焦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者分解、传递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一环,是统整单元内所有课时目标、各个教学要素的主要手段,是对教学内容做“结构化”处理的主要抓手。在此基础上,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2)学习教学理论,提升教师命题能力

这学期将继续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同时通过“单元”模块的专题研讨、课堂展示观摩等形式,继续引领教师对课标的案例式解读,使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同时结合区里的“学业成果的过程性测评”项目继续进行研讨与实践,另外低年级要结合学校研究课题,项目做好低年级评价方法的研讨,高年级结合双向细目表深入对小学阶段数学命题能力的整体研究,出好每份练习卷,切实提高教师的出题能力和专业业务素养。

3)规范教学管理,提升学科质量水平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参加区级各项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的专业性。科学规范校教研活动内容和过程,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教和研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进行中小学的联合教研活动,取长补短,让教师们收获更多教学上的经验,让教研组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联合效能,追求内涵新发展。

加强数学校本化课程建设。鉴于上学年的经验,这学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再此整理,在逐步修正过程中初步形成校本化经验,打造学校的数学课程特色。

发挥学业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配合教导处落实3-5年级阶段性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检测内容以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比较等手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估算、简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等),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完善“单元”设计,落实课堂时效。本学期暂定1-5年级分年段以“计算”部分或“几何”部分为研究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理论依据,教研组内公开教学展示,备课组互相研究磨课若干节。

4)根据疫情发展,做好教育教学预案

本学期,数学组会密切关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导处对网络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政策与意见。如遇疫情再次严重需居家学习的情况,及时做好线上教学的预案,配合市教委的统一线上教学要求,教研组将带领各备课组切实制定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指导、作业的批改和作业的反馈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数学作业设计严格遵循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的要求。

利用“腾讯会议”、“微信视频”、“钉钉电话”等形式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切实制定好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做好组内网络信息空间在线教学资源的整理与收集,疫情过后整理打包由分管行政存档;备课组、各任课教师做好对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预案。


2、积极探索尝试特色活动

1)聚焦课程领导力,提升数学课程品质

在两校融合背景下,继续加强数学学科校本化项目调整(高年段),不断完善数学校本课程改革。制定科学的、切合学校实际的数学课程计划,进一步配合教导处完善学校课程计划改革的推进。每一学期的数学的思维训练试用教材均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要在试用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要求将课程目标、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切实开展好本学期的四五年级数学周活动,以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顺应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需求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在九年一贯制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思考中小学契合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衔接要求的课程设计。尤其是五年级和预备班的数学学科衔接工作可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做充分研讨。不断改进编写高年段的校本教材,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暂定本学期与初中部数学教师一起进行一次初小联合教研活动。

聚焦学生课堂思维品质的提升,完善校本课程文本,推进研究进程。不断优化课程框架,完善每一个年段的校本课程内容设计并进行实施,尝试开展课程流动或共享。在两个研究项目不断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学校的课程问题和课堂问题,着手启动新校本课程改进计划的思考。

2聚焦综合活动,落实数学周活动方案

四五年级备课组(一到三年级数学活动周活动调整至第二学期)讨论切实可行的数学周活动方案,并在教研组内交流,力求使数学周活动做到学生人人参与。同时,把校本课程与数学周活动相结合,进一步讨论和推广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开展丰富的符合年段特点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生活化。努力为学生全面提高学习兴趣和提升“数学素养”服务。

同时,统筹安排设计好一年级的综合活动展示和二至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教学、转播、直播等方式进行。做好前期的讨论,想好预案,及时根据学校和教导处的指示调整、开展。

3)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

随着两校合一的工作进程,本学年,围绕九年一贯制体系的建设,秉承“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围绕小学教导处“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研水平,推进师资建设,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不断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业务素养的动态提高,不断提升小学部数学教学质量,为中学部输送优质学生而努力。

分年段夯实教师《数学学科基本要求》学习。尤其是五年级教师,结合“绿色指标”监测任务,认真学习《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和三维评价目标,指导日常教学。把“基本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各环节中,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将书面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给予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综合考虑、分享各个学年段的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联合效能,为中小学联合教研,做好准备。

分阶段加强个人小课题的指导与研修。本学期,每位老师将围绕学校和组内的研讨主题,计划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为大背景思考个人的小课题计划。结合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及自身的特长,教研结合,也为下阶段形成大组新科研课题的撰写积累素材。同时,分阶段对于不同教龄段的教师进行个人小课题申报的指导与研修。邀请区科研专家和校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对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专题指导。力求每一个小课题有特色、有实效、有联系、有价值,教研结合,联合效能,形成大组的科研特色,追求内涵新发展。

教师在申报学校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申报区级课题。学校也将做择优推荐。凡申报区级课题成功的老师,要认真按照区级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二)依托组内文化认同,促进教师综合发展

1.开展浸润互学模式,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落实“青蓝师徒结对”工作,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工作。数学组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根据学校安排由区骨干教师和同组成熟期教师带教。学校也将为青年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导师对带教学生时时处处给予关心爱护、指导督促,让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锻炼。同备课组老师也需要帮助新进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更好地融入教学团队,也有利于组内的团结协作。

教学展示始终是每个学期的“必修课”。本学期从两个方法落实课堂教学研讨。一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落手,安排青年数学教师随堂听课,以浸润式的互动跟班互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教会新教师如何听课、如何上课……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对教材内容听课中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磨课;二从学校层面上,本着使青年教师较快成长的目的,要求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课的公开展示,在展示课的过程中把握教材要点,知晓单元设计的真谛,在研讨与磨课中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2.依托循环听课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继续开展循环听课模式。1)常规检查类随堂课(“推门课”),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内容之一。通常在课前通知授课教师做好相关准备。本学期,主要对一年级准备期教学及新进教师教学情况做面上了解。学科考评课,本学期每位老师要进行学科考评课的教学展示,是教师个人展现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的平台。时间根据教导处计划,大约安排在期中前后。2教学研讨类:备课组循环课,备课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学习,起到互相学习与借鉴的作用。本学期,各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教师轮流完成组内交流。计划各年级的备课组听课活动可以与考评课试教相结合,五年级组与小初联合教研相结合,邀请初中预备年级教师一起参与听课评课。教研课,这也是教研组进行教学研讨、学习的平台。本学期的数学组教研课暂定新加入学校的卫美老师和骨干教师金颖老师承担。3教学展示类:准备期综合活动(一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综合活动课,旨在让新生家长了解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学校教育管理要求,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与教学沟通。家长开放课(二——五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教学课,旨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与课程等情况,做好家校联手。市、区级教学研讨课,各教研组积极争取组织并指导市区级教研公开课,推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教学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本学期,任蓓华老师已经参加了市教委的市级课程的录制,为线上教学做好准备。(4教学比赛类: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参加对象为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见习期教师不参加)。其中,一年内获区级比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教师不参加;区骨干教师及以上的教师不参加。 市区级比赛课,积极推出优质教师,组织参加市、区级各类教学比赛课。

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校内外听课仍不少于8节(教研课和循环课必听),听课时要做好听课笔记,要填写统一的听课评价表并上传至各组长处。完成2篇教后感,字数不少于1500,要求每位教师在5篇自备课中至少选2篇,必须体现教研主题或对个人小课题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关注课堂中的“得”,更要关注课堂中的“失”,通过反思提升教学素养,本学期教研活动时会组织组员对上学期优秀的教后感进行交流分享。

3.搭建多元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活动引领促发展。如下学期不受疫情影响,仍将通过各渠道各形式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参加区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加校内的课程成果展示活动等,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另外,切实制定好数学备课组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积极参加上海市及外省市的推课学习与交流。学习活动由学校指定和教师自报相结合,学校尽可能为数学组教师创设学习交流机会(每学期不少于1人次的市级及以上的学习交流),并提供倾向政策。听课教师回校后,须在教研组或校级层面进行专题交流与汇报,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中有所受益。

团队打造促成长。重视团队的打造,多种途径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将继续采用多媒体技术支撑课堂教学手段方式,通过备课组内“单元设计”的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宣传推广数学课堂经验,展示成果等。鼓励组员积极争取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课或教研课。学校尽可能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和听课,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单元设计促提升。因疫情拖延,原2019年第二学期的各组教研进程被搁置,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仍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活动)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将单元作业(活动)设计,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并与学生学业评价相结合,形成较为科学、有序列的校本化作业(活动)。从而达到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建设的相应提升。

结合《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数学组本学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计算》《图形与几何》模块,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备课组根据年段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计算》《图形与几何》部分进行研讨,最后落实到命题中和评价中。备课组教师将不同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第制评价和评语式评价等)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并积极组织研讨、设计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匹配的单元训练体系,提高单元练习设计能力及评价。组织老师继续针对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指导。加强对学生评价的研讨,及时调整已完成的单元作业的内容结构与评价策略,使更趋科学、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从而达到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建设的相应提升和评价方式的切实有效、多元化。

本学期,组内教师围绕计算或几何单元设计一份单元综合练习并加入评价反馈和后续教学改进措施,模仿《单元设计指南》中的模板格式。这份单元综合练习替代一份自备教案,原先自备教案是交6篇,现5+1篇练习设计和评价反思。

4、创新小初联组教研,推动团队专业发展

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中小学联组教研活动,既推动学校内部教研团队的成长,又发挥九年一贯学校的优势。学科教研组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宗旨,以“深度”联组教研促进“课堂、作业、学情”三个适度的研究,每月定主题,定内容,根据联组带教的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课程目标的层层落实、学生作业与命题的设计、学业质量分析等,借助联合教研,全面介入、全程跟踪指导教研组的建设,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两校合一背景下,中小学数学组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关注

同年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高年级备课组要与中学部预备班组老师多做沟通和备课组教研互动,计划开展一次小学高年级组和预备年级组一同听课、研课的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

加强初小衔接课程,做好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暂定组织中小学联合教研,加强课堂实践观摩和教学策略研讨,通过讨论、交流、汇报、上课等形式,积极展示各年段的教学特点与方法,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相互沟通、衔接,探索一贯制教学模式,联合效能,推动团队专业发展。

5、激励骨干教师发展,创设多样发展平台

在现有的情况下继续夯实队伍基础、充实骨干力量、力求高端突破、完善梯队建设。以第五届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申报评审为契机,鼓励学校优秀教师积极申报,并探索区、校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发展机制。进一步发挥校内区学科带头人、特色教师等引领、辐射作用,本学期开设骨干讲座,邀请区教研员专家进行指导,带领组内教师和青年教师迅速发展。


  1. 具体工作安排及时间(见表)

周次

活动内容

主讲人

1


集中

1、交流教研组活动计划,听取成员意见并修改

2、重申教研组作业批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

3、反馈上学期的教案检查中的共性问题

4、优秀教学随笔交流

5、本学期研究课的商讨、安排

金颖

沈思远

任蓓华


4


腾讯

会议

1、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2、随堂听课、评课反馈

3、第一次教案检查反馈、交流

4、商讨家长开放日活动

金颖

沈思远

备课组长

8


腾讯

会议

1、探讨:数学活动周的准备

2、各备课组交流对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3、商讨家长会:内容、PPT

4、教研课准备

金颖

沈思远

备课组长

12

高年级预备

集中

联合教研:(暂定)

1、高年级听课评课(新江湾校区现场听课、邯郸校区转播)

2、数学周活动实施情况交流

3、期中考查情况汇总

沈思远

金颖

高年级

备课组


16

腾讯

会议

1、专家讲座、骨干讲座

2、结合案例对《单元教学指南》中有关作业评价再学习

3、复习迎考:制定复习计划,出复习卷

4、作业检查反馈

沈思远

金颖

各备课组长

20

集中

1、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优秀“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反馈”分享

金颖

沈思远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校级

教研组

1

1、交流教研组活动计划,听取成员意见并修改

2、重申教研组作业批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

3、反馈上学期的教案检查中的共性问题

4、优秀教学随笔交流

5、本学期研究课的商讨、安排

教研活动1

2

讨论、制定并上传数学进度、备课组计划

备课组活动1

3

备课检查(1


4

1、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2、随堂听课、评课反馈

3、第一次教案检查反馈、交流

4、商讨家长开放日活动

教研活动2

5

循环课听课反馈

备课组活动2

6

家长开放日活动

备课组活动3

7

作业检查(1

备课组活动4

8

1、探讨:数学活动周的准备

2、各备课组交流对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3、商讨家长会:内容、PPT

4、教研课准备

教研活动3

9

完成期中试卷

备课组活动5

10

期中考查


11

制定数学周活动方案

备课组活动6

12

联合教研:(暂定)

1、高年级听课评课(新江湾校区现场、邯郸校区转播)

2、数学周活动实施情况交流

3、期中考查情况汇总

教研活动4

13



14

有关单元作业设计理论再学习

备课组活动7

15



16

1、专家讲座、骨干讲座(暂定)

2、结合案例对《单元教学指南》中有关作业评价再学习

3、复习迎考:制定复习计划,出复习卷

4、作业检查(二)

教研活动5

17



18

完成期终复习计划、自出卷

期终复习

备课组活动8

19

期终考试


20

1、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优秀单元作业设计分享

教研活动6


经过多年的努力,复旦二附校已成为杨浦区乃至上海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面对社会发展和新校区搬迁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保持已形成的办学成果、有效经验和发展态势,更要未雨绸缪,在对未来的规划中,体现名校内涵,在教育教学、校本课程、学生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和增长点,不断完善数学大组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规范,实现高位可持续发展,突破创新发展新内涵。

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