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二附校小学部2019学年第一学期教导处总结

发稿时间:2020-10-14浏览次数:397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复旦二附校(小学部)教导处工作总结

本学年,随着两校合一进程,秉承“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围绕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小学教导处继续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绿色质量观”,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以“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字研水平,推进师资建设,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主题,组织、展开教学和管理工作,深化落实原《复旦附小教学流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本学期,新校区搬迁工作延后,教导处各项工作仍有条不紊地进行,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低段和高段

的教研活动也开展有序。


  1. 加强常规化教学管理,落实备课、上课、作业的各项检查与指导

根据各时间节点,落实课堂教学管理的常规化机制,做好各项检查与指导工作

  1. 课堂教学检查常规化

  1. 学期初(第二周起),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五年级随堂课,共计16节,随后(第四周起)为期两周的一年级随堂课,共计17节。本次一年级与五年级的随堂课听取,李校长和瞿书记全程参与,中小学教研组长也参与其中。

  2. 学期初(9.11,9.17.9.27)一年级以“准备期综合活动”为契机,开展了三场综合活动,向家长宣传并展示了一年级准备期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情况。

  3. 109日,教导处组织了二到四年级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开设16个班(共计46堂课)的常规教学,让家长零距离走近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导处共下发邀请函160份,采用微信扫码答卷反馈,共收到家长反馈意见145份。收集了学生睡眠、作业(课内外)及课外阅读情况,以及学生对学业压力及家庭教育困惑等五方面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汇总和数据分析,与全体教师做了汇报与交流。

  4. 自十二周起,小学部开展了为期五周的语文考评课,共听取考评课24节。教导处安排听课共计106人次。每次听课后,考评组成员和学科分管行政都与授课教师进行听课意见交流,达成教学意见的统一。

  1. 教师备课检查常规化

教导处落实一学期两次备课检查,对日常教学情况做好严格把控。第一次开学初的备课检查,主要针对备课常规项的规范落实和教师备课的余量是否达标进行检查。总体情况良好。第二次学期末的备课检查,主要检查全册教学设计的完整、连贯性,重点对能凸显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与自身发展的自备教案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相关数据。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分析和研究,撰写的教后感是备课检查的重点,反映了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实践。各教研组也在不同的教研活动过程中,对教后感进行交流与展示。

  1. 学生作业检查常规化

小学严格遵守市教委减负增效的作业要求,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三到五年级的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教导处落实一学期两次的作业检查,对全校语数英学科的作业情况进行监控与了解。从学生的作业书写看学习习惯养成,从学生作业正确率与否看教学效果反馈情况,从教师批改与点评看教学管理规范与教师专业水平。

本学期两次作业检查,各组根据教导处的作业检查补充意见进行了策略的调整,均采取了分管行政检查一次和教研组组织备课组长互查一次的形式进行,在互查的过程中,组际间增进了交流,加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学习。各备课组长对作业设计和布置、作业批改规范要求也进步一步得以明确。

  1. 教学研讨课常规化

各组教学循环课、教学研讨课有序开展。语文组重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的训练要求,克服课务冲突的困难,落实了组内循环课的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并由四年级张璐老师执教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四年级组的王畔老师为大家分享了四年级组备课组活动。数学组吴嫡凡老师成功开展了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研课,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原认知的把握,精心设计练习,真正体现了基于目标的练习设计,并在课堂中关注学生表现,及时做出评价。综合组由美术学科的倪海燕老师执教。教师潜心研究教材,倾听名师指点,全体老师参与试教,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她的课提出意见和建议。

  1. 期末评价常态化

根据开学初教导处制定的计划和要求,各组在学期末制定了学科评价方案,能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期末考查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遵照学校等第制评价要求,认真填写了学生手册,也根据教导处所指定的学号,为学生撰写了了批语式评价,激励学生突出的学习闪光点,也中肯地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方向。从教导处学生手册检查情况来看,总体情况良好。

  1. 教学管理常态化

1)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严格落实每天“阳光体锻一小时”,继续开展各个年级“快乐30分”、“课后服务”的工作。严格执行和落实一到三年级体育4课、2操、2活动精神。

2)做好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工作。

认真完成学习准备期活动(开学四周),一年级各备课组统一学习准备期教案,着重围绕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年级学生能够能尽快熟悉新环境、了解新规范、适应新学校,感受学习的快乐。促进基于课程标准的“零起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3)落实五年级写字等级考的指导训练以及考务工作。本次五年级写字等级考优秀率达64%。成绩不错。

4)认真按时无差错做好各年级学生注册工作,一年级学生信息采集和市学籍网络平台录入工作。

5)做好教材教辅的管理及课务管理。

6)做好随班就读学生(五5班王依梵)的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工作。每两周安排复旦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赵梦璐老师对其进行心理纠正和调试,也积累了大量的谈话资料和学业资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 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1. 围绕教研主题,探索单元设计,尝试实践研究。     

随着课改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2019年起,学校提出:各教研组需对课程内容与要求做单元整体把握和结构化处理,更加准确地把握“基于课程标准”的精髓。教导处确立了“以单元为载体,实践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学校的总教研主题。通过各种研学模式,让每位老师沉下心来研究教材,在单元教学设计的理念下,有效设计基于课程标准下的单元作业与活动设计、单元作业(活动)与学业评价的设计。各教研组和备课组需将单元作业(活动)设计不断完善,将教与学、学与评真正落到实处,形成系列化的校本作业。此项教研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为学生学业发展带来益处——真正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

各教研组在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引下,针对本学科教学的特点和年段特点,开展了有效的教科研训一体的研讨活动。具体做法是:(1)各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内发挥“合理部署、协同作战”的方针,在单元作业设计的理念下,《单元作业(活动)设计》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设计一单元作业。(2)教研组加强跟进对学生评价的研讨,及时调整已完成的单元作业的内容结构与评价策略,使更趋科学、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3)备课组教师将不同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第制评价和评语式评价等)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并积极组织研讨、设计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匹配的单元训练体系,提高单元练习设计能力及评价。(4)教研组要汇总各组在实践过程中问题,积极组织研讨,探寻有效的解决方案,并着力编撰相关的作业设计手册。

数学组在备课组学习和个人研习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中的单元作业设计案例进行了进一步学习。组员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从上学期备课组共同写一篇单元作业设计到这学期每人独立撰写一个单元的作业设计,使大家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老师们在交流中反思,在分享中成长。

英语组进一步深入了实践,每位老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各自进行尝试设计,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作为本学期的自备教案之一进行精心撰写。教研组活动对撰写研究开展交流心得的活动,形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好风气。

综合组以“组合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切实可行的单元活动,贯彻过程性评价”的教研专题。备课组分学科学习《要求》和《指南》,在讨论学习的基础上,每个老师认真选取一个单元进行教材、学情分析、备课,最终形成一份单元活动设计(即设计一个单元完整的活动,含多篇教案)。备课时,侧重点落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如何操作、巩固、练习从而掌握的,(即学生的学法)。

体育组5位老师都撰写了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按照指导思想、教材教法分析、单元流程和单元评价四个部分展开叙写。 单元流程中第二课时都进行了详写,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教学手段多样化体现出兴趣化,重难点能够有效强化和突破。

  1. 更新教学理念,开展切实有效的学科业务知识专项学习

各学科组认真对照《要求》和《指南》,规范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常规。各教研组长也积极接收学科前沿信息,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而努力。

语文、道德与法治学科本学期各年级都使用了统编教材,由于四五年级的学生是直接从沪教版教材跳跃性使用统编教材的,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新的挑战。为了帮助语文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教材各年段的知识点衔接,学校为每位老师下发了各年段的教材以及执教年级的各类教辅资料,便于老师们解读统编教材,方便在知识点的梳理上有更系统的了解。

道法学科教研组组织老师重点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组织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分析学情,学习规范叙写道法学科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单课教学目标。并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组织三、四、五年级青年教师制定三—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评价方案,对“基础知识”、“活动作业”两项的评定方式做好年级统一。将单元教学要求与教学评价结合起来。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三)初步尝试小初衔接的教学研讨活动

由于两校合并的契机,为中小学教学“一体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本学期,语文、英语分别进行了两次联合教研。语文教研主题为“聚焦课堂教学”。陆宏亮老师的课堂看似随意却层层递进,学生畅所欲言,让我们看到了成长的欣喜。张璐老师的课堂朗朗书声和亲切引导,也让中学老师感觉到了课堂的灵动和细腻。中小学语文老师在相互了解中沟通,在沟通中更深入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有效改变,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之路上摸索出更有效的实施途径。英语教研组10月进行了联组教研,小学部高段的三位英语老师向中学部老师展示了五年级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也交流了小学高段的音标教学和操练以及阅读拓展教材的教学。12月英语组全组教师和初中教研组进行了集团联组教研活动,观摩了主题为“聚焦小初衔接 探索有效课堂”的工作室活动,双方教师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沟通过程中达到更多共识,为之后更好的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打下基础。

数学组10月初围绕“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研讨”开展联合教研:四五六年级备课组长交流了各年段执教内容及重难点把握,并就部分教学内容展开了沟通;教研组介绍了小学部数学兴趣拓展课程设置以及编排意图,希望通过老师们的探讨能不断优化校本教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初中年段数学学习的过渡。

希望通过不断的小初联合教研,在共研共进的过程中促进学校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成为原动力。

(四)按序完成校本教学,思考完善校本资源

学校主学科校本课程的教材已基本完成,于上学年全面投放使用。在教学进程中,备课组都能按照开学初制定的阅读计划开展教学。数学组结合教材内容和数学活动,对改编后的校本教材再次做了修改,把相关数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英语校本教学后发现,仍存在“辅优效果明显,学困生跟进困难”的问题。可以考虑对短文的篇幅、难度和题型适当调整;在文章的选择上也可以适度降低难度,多给一些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在题型方面,还可以借鉴初中的阅读题型等方式,丰富考题的多样性,多进行各种题型的练习,多方位的训练学生归纳、提取信息、语言组织能力。

针对教材的特殊性,主学科老师们都在不断摸索个性化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对学科校本教学的兴趣。学期结束时,由于流感的爆发,期末考查由任课教师自行完成,工作量巨大,但老们们都如期完成了考核和分析。

(五)积极参加市级教研,加强教材解读学习,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各教研组积极组织参与了市级教研课的开展,对于教材的解读,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本学期,市教委从11月——1月组织了两次主题为“关注人文主题,聚焦语文要素,实施单元教学”的网络教研,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两次的活动除了观摩展示课之外,还有专家的现场点评和微讲座,从大家的发帖来看,每一位老师都有所收获,对于统编教材的单元教学有了大概的了解。其实也也是和开学初语文组确立的“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设计,落实教学评价”的主题是有联系的,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肯定也有自己的思考。


三、思考与改进

1、如何进一步落实市教委新课程计划中对体育课程的开发,保障学生体育课与锻炼课的时间与场地,规范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加强学生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组需要多途径、多形式地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和专项体能训练,并逐步形成学校体育特色课程。

2、学校以构建基于学生需求的“快乐课程”为方向,将课后社团活动纳入到课程管理中,学校将对此项课程加强规范管理。如何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学科拓展、体育竞技、艺术等四大类30个社团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寻求社会资源、大学资源,整合中学课程资源,着力打造能丰富学生眼界、提升综合素养的课后兴趣社团。

3两校合并后,如何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学科思维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更好地完善小初衔接的工作。小初联合教研又将以何种形式和内容进行沟通衔接和开展?

4、扩校后,新进教师的大量增加,如何从管理流程上规范教师行为?青年教师的大量引进,又如何启动带教工作,为组内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多平台?

5、小学部分成两个校区后,教研活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

小学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