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加强学科教研力度
——2020第一学期二附校(小学部)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
以校长室所提出“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为指引,进一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以“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为主旨,组织开展教导处工作。将各项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小学部教学质量稳中渐进。
二、工作重点:
(一)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关于教学】
加强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指导,引导教师树立“基于课标,有效教学”的观念。各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各级各类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有效教学方式,积累教学经验。
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课,促进教学交流与成长。
本学期,小学部将延续课堂教学研讨的一贯做法开展教学课
(1)常规检查课:
随堂课,主要对一年级准备期教学及新进教师教学情况做面上了解。
学科考评课,分期中前后,分别对数学、英语、综合学科进行教学考评。
(2)教学研讨课:
循环课:各备课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开展“聚焦单元”的组内研讨,每位老师完成一课时循环课交流。(可与考评课相结合)
教研课:各教研组在组长计划下完成1——2堂教研课。(可与考评课相结合)
(3)教学展示课:
①准备期综合活动(一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综合活动课,旨在让新生家长了解
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学校教育管理要求,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与教学沟通。
②家长开放课(二——五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教学课,旨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
学与课程等情况,做好家校联手。
[备注:根据后疫情期学校教学管理实际情况,此两项展示课或将调整展示形式]
市、区级教学研讨课:各教研组长和学科分管做好与区学科教研员沟通,争取区级教研公开课,推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教学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4)教学比赛课:
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具体方案另见]
②市区级比赛课:积极推出优质教师,组织参加市、区级各类教学比赛课。[待定]
2.加强“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注重小初贯通研讨。
各教研组加强小初衔接课程,做好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积极组织中小学联合教研,
加强课堂实践观摩和教学策略研讨,通过讨论、交流、汇报、上课等形式,积极展示各年段的教学特点与方法,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相互沟通、衔接,探索一贯制教学模式。
在中小学语文拓展课程中,试点推行由复旦附中黄荣华老师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系列教材,各年级由一个班进行试点,为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二)加大教研组教研力度,提升教研质量。【关于教研】
1.各教研组开展切实有效的学科业务知识专项学习。
(1)《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组,需加强对统编教材教学的研修。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探索统编教材的教程教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如何将市级“空中课堂”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助力并改进本学科的教学,是本学期各教研组、备课组重要的研究和探讨主题之一。同时,如何应对“突发疫情,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模式再次启动,如何做好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使之相互赋能,充分做好思想与物质准备。
(3)加强个人小课题的指导与研修。开学初,每位老师围绕学校和组内的研讨主题,结合自身的学科特长,申报新一轮的个人小课题计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一年后的暑假,上交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各教研组要积极组织交流会,了解并熟悉学科教师的教科研发展动向,积极推进区级课题的申报。
2.继续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活动)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展教研一体化研究。
本学年,教导处将继续开展基于标准的作业研究,落实市教委减负增效的工作。加强作业的全过程管理:从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七方面规范作业布置。
因疫情拖延,原2019年第二学期的各组教研进程被搁置,各教研组仍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活动)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将单元作业(活动)设计,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并与学生学业评价相结合,形成较为科学、有序列的校本化作业(活动)。从而达到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建设的相应提升。
3.加强教研组的常规化管理。
(1)各教研组调整并完善、规范教研组制度建设,在开学首次教研活动时,向教研组成员
明确教研组组织要求和学科的各类检查要求。同时做好跨校区开展教研活动的方案。
(2)通过教研组平台,共同探索、寻求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营造学科教研氛围,提升各学科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各教研组要积极接收学科前沿信息,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而努力。在教研过程中,组织教师把握学科教学的规律,研究教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点,梳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为最终能清晰把握本学科、年段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做准备。
(三)加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升办学水平【关于课程】
1.继续语文、数学、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将课程目标、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完善教学内容,落实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评价方案。
2.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办法》,注重体育课程的开发。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场地,规范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加强学生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组要开动脑筋,按学段实施“兴趣化、多样化、专项化”的教学,多途径、多形式地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开展专项体能训练,布置课余体育训练作业,积极推进市区校三级体育赛事的参加,建立体育素养评价机制,形成学校体育特色课程。
3.学校以构建基于学生需求的课后社团活动纳入到课程管理中,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学科拓展、体育竞技、艺术等四大类30个社团的基础上,整合中学课程资源,关注并发展“九年一贯、小初贯通的课程教学”(如打击乐、合唱、足球等);同时积极开发,寻求社会资源、大学资源,着力打造丰富学生眼界、提升综合素养的课后兴趣社团,打造学校的特色课程。
4.有序做好两个校区的图书馆、阅览室的准备和使用、开放工作,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和能力。图书馆要积极组织阅读主题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并与语文阅读课程相结合,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语文群文阅读活动。
5.借力中学心理学科优势,开设四年级心理健康课程。指导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处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6.开展综合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积极组织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的各项比赛与活动,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
(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管理与实践【关于评价】
1.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指南》要求,制定或完善“评价框架”,总结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做好适度调整和改进。开学初,各备课组修改并完善《学科校本评价方案》;根据区学生学业监测形式的调整,艺术、体育、科技等备课组更要积极探讨、完善学科评价方案,切实落实等第制评价工作。
2.做好评价个案的深入研究,使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具体明确,更具可操作性。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纲,积极推进各项分项评价方案,将书面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等综合素养,给予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以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业成长。
3.鼓励教研组、备课组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积累校本评价资源。在此过程中,积累好的经验和优秀案例。
(五)完善教学常规,注重教学管理。【关于制度】
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三类”课程。扎实推进基础型课程的教学,优化教学流程管理及机制建设,通过日常管理机制的完善和落实,逐步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纳入正规。
1.完善小学部原有的《教学流程条例(2016版)》的相关内容,补充学科教学要求,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每位教师需明确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具体要求,并对照要求,认真实施。
2.修订并完善其他教学(含专用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的规范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条块分工和管理工作职责,依法依规做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各事项。
3.规范并加强小学部两个校区间每月一次的教导处工作会议及教研组长会议。安排好各学科的教研时间,做好小初衔接的教研安排,以及小学全学科的教研安排。
(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师资力量。【关于师资建设】
1、大力推进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加强区级进修的检查与汇报。了解区教研室各学科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及时更新学科教学和评价要求。
聘请市区教研室、义教科有经验的老师做专业的教学指导讲座。
积极组织上海市及外省市的推课学习与交流。
2、继续“青蓝结对”工程,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指导。
继续完善“青蓝师徒结对”工作,积极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工作。
3、发挥校、区级骨干力量,辐射区域内教学。
本学期,将认定新一批校级骨干教师,与区级骨干教师一同,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为学校师资力量提升做好帮带工作,提升我校的教学知名度。
各级骨干教师要进一步提升个人业务水平,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创佳绩,也为个人成长和发展做好准备。
做好新生入学培训和学习准备期工作。
组织、落实各类家长开放、家长会和家长接待活动,做好问卷与调查,加强家校沟通。
落实五年级写字等级考的指导训练以及考务工作。
按时无差错做好各年级学生注册工作,一年级学生信息采集和市学籍网络平台录入工作。
做好各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做好教材、教参教辅及教学课件的管理。
做好课务安排与调整。
做好教学常规项检查与指导(备课两次、作业两次)及期终考务、出卷、质量分析汇总。
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相关工作。
聚焦统编教材,立足课堂教学,提升教学实效
——2020学年第一学期复旦二附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复旦二附校九年一贯制体系的建设,继续以《上海市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为学习蓝本,扎实落实学校及教导处的教学工作精神。本年度,语文教研组以“基于教学评价 提升语文素养 实践单元整合设计”为语文学科的教研主题,研读统编教材,聚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团队合作,从而提升整个语文教研组的教学质量。
工作目标:
1. 以“基于教学评价 提升语文素养 实践单元整合设计”此教研主题,以生为本、以研促教,根据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重视语文教学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认真有效地开展语文教研活动。
2.加强统编教材的学习和研究,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环节流程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3.结合“诵读经典”的语文自编校本教材,完善教学计划及评价方案,探索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4.试点推行由复旦附中黄荣华老师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系列教材,共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策略,调整相关阅读考核内容和标准。
5. 继续开展教师小课题研究工作,以小课题研究带动教学,加强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研究时效性。
6.继续开展骨干教师的管理和青年教师以及见习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升语文教研组教师的整体水平。
7.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复旦二附校的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促进语文教研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8. 加强备课组建设,针对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加大组内研究力度,共同推进语文学科教研实效。
三、工作重点:
1. 专题学习,聚焦统编教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以研促教,开展序列主题研究活动;提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促进团队合作意识。
3.校本课程,探索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研组共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之教学策略。
4.课题研究,引领并促进课堂教学;实践统编教材的单元整合策略。
四、主要活动:
(一)基于教学评价,聚焦统编教材,明晰各年段语文要素,实践单元整合设计
1.聚焦统编教材,明晰各年段语文要素,实践单元整合设计
结合统编教材的教材编写特点,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结合小学语文年段总体目标与内容,注重每一个年段的单元“整合优化”,系统整合相关教学资源,梳理每个年段的单元语文要素,使教研组的老师明晰统编教材的编写特点,对本学段、本学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涉及的知识点、重难点有明确而清晰的认识。
各年级各年段的单元整合要立足于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既要关注单篇课文的个性,又要关注单元内课文与课文的共性;既要聚焦个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独特价值,也要聚焦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体性、连贯性,以及关注到统编教材知识点的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特点。
具体实施:各备课组分工合作,梳理单元语文要素,完成单元练习的命题。【备课组活动】
2. 聚焦语文课堂,加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见习教师的管理与培养
(1)骨干教师引领,切实做好带教工作
在二附校建构中小学一体化统一规范的管理下,根据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教师团队建设项目的带教方案,本学期对语文组继续依托骨干教师力量,切实做好带教青年教师的工作。同时在区语文王白云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学习与研究,做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语文教研组的整体教学水平。
(2)加强青年教师及见习教师的培养工作
本学期继续邀请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盖敏老师对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每两周两位教师、两堂课、一次研讨,深入全面地解读统编教材的编排意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为青年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和锻炼的机会。同时做好组内见习教师的带教培养工作,帮助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并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3)教研组内研讨课
研讨课以教研组“基于教学评价 提升语文素养 实践单元整合设计”此研究主题及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为前提,前期继续组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分析教材、设计教法、试教及教案调整,鼓励青年教师团队共同参与,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实现共同进步。听课后,每位教师认真填写《杨浦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汇总至教研组。
初定12或13周,进行教研组内研讨课。【大组教研活动】
(4)备课组内循环课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没有考评课,按照惯例开展备课组内循环课的听评课活动,组内老师认真填写《评价表》,备课组长收集资料,于学期结束时教研组内交流。鼓励跨年级听课与交流。【备课组活动】
(5)教学展示课:
①准备期综合活动(一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综合活动课,旨在让新生家长了解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学校教育管理要求,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与教学沟通。(具体安排待定)
②家长开放课(二——五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教学课,旨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与课程等情况,做好家校联手。(具体安排待定)
(6)教学比赛课
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
②参加对象: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见习期教师不参加)。其中,一年内获区级比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教师不参加;区骨干教师及以上的教师不参加。
(二)校本教材的使用与评估,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之教学策略。
1.加强“九年一贯制”校本阅读体系建设,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中小学语文拓展课程中,试点推行由复旦附中黄荣华老师主编的《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系列教材。各年级选定一个班级,进行《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 的课程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真正明白自己的生命所自、文化所之,而实现古今生命的联通。
通过教学实践推广有效的教学措施,调整相关阅读考核内容和标准。
2. 继续推进校本教材的使用,完善《学科校本评价方案》
各备课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累积有效的教学经验,对校本教材继续论证与评估,及时反馈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提升校本教材的课堂时效性,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科校本评价方案》。【备课组活动】
(三)研究个人小课题,促进课堂教学
个人小课题以一学年为一个研究周期。沿袭前几年的研究形式,每位老师开学初拟定并上交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进行课题设计和论证。针对自身的教学困惑,提出问题,进行教学思考和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注重日常资料的积累与整理,至一学年结束时,完成个人小课题的总结,并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
聚焦学科常规教学,提升团队合作成效
1.围绕复旦二附校九年一贯制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中小学的语文联合教研活动。
2. 基于江湾校区和邯郸校区两个校区的特点,本学期初步设想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有效的教研形式,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提升团队合作成效。
3. 各备课组由组长负责,讨论制定《备课组计划》。《计划》仍需文字稿形式,从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及活动安排等方面做一较为详尽的制定。
4. 组内教师共同完成一学期纸笔分项测试的出卷工作,讨论具体人员并在《教学进度表》
备注项中落实:①学期纸笔分项测试的次数与时间;②纸笔分项测试负责出卷的教师;③三~~五年级,注明单元作文题目。
5. 备课组长做好协调工作,使得本组活动有序且有效,同时根据所定计划认真填写《备课
组活动记录》,每一次活动与《计划》必须匹配。详尽记录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6. 学期结束,讨论撰写本学期《备课组活动小结》,也需文字稿形式,既有总结,也关注
优劣,并提出下学期研究方向。
五、“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管理与实践
1. 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指南》要求,制定或完善“评价框架”,总结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做好适度调整和改进。开学初,各备课组修改并完善《学科校本评价方案》。
2. 做好评价个案的深入研究,鼓励教研组、备课组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积累校本评价资源。在此过程中,积累好的经验和优秀案例。
六、其他工作:
1.《成长手册》,认真解析,科学运用。
2.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外出听课与学习,在教研组层面交流。
3. 积极参加并认真完成市、区级网络教研活动。
4. 上学期教后感专题交流。
5. 积极争取各级公开课的亮相,提升教学知名度。
6. 认真做好一年级准备期的教学和落实五年级写字等级考的指导训练与考务工作。
7. 学期初确定学困生,做好抓差补缺的工作,提升整体语文教学质量。
七、具体安排:
周次 | 教研组 | 备课组 |
第1周 | 1.传达《教研组活动计划》,学习讨论。 2. 加强学习教研组的相关活动要求。 3.讨论《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现代传译》 的实践课程的相关内容和评价方案。 | 1.讨论并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 2.讨论并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
第2周 | 1.讨论并制定语文教学进度表,制定校本实施进度表。 2.讨论及明确“语文学科备课要求、作业及书写、批阅要求”。 | |
第3周 | 备课组根据教研组的活动要求,分工合作开展“基于教学评价 聚焦语文素养 实践单元整合设计”的研究活动。 | |
第5周 | 专题讲座:提升教研组教师的理论素养,不断优化统编教材之教学策略。(具体形式待定) | |
第8周 | 1.教后感专题交流。 2.教案、作业检查反馈。 | |
第9周 | 备课组内交流及讨论前期关于开展“基于教学评价 聚焦语文素养 实践单元整合设计”的研究活动,对已经梳理的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交流有效的实践方法,为期中考查做好准备。 | |
第11~~14周 | (联合教研):教研组内研讨课 | 组内循环课:
|
第18周 (暂定) | 1~~5年级阅读考查 | 1.讨论并制定《校本课程考查计划》,上交教导处。 2.实施情况的论证与评估。 3.讨论制定复习计划,上交教导处。 |
第21周 (暂定) | 1.交流循环课互听及校本课程实施情况。(备课组长) 2.各备课组交流“基于教学评价 聚焦语文素养 实践单元整合设计”的研究内容和实践情况。 3.教研组活动小结。 | 各备课组活动小结,上交相关资料。 |
八、本学期相关工作及上交资料:
第5周 一年级学习准备期的相关资料。
第6周 家长开放日活动教学设计(二~~五年级)暂定。
第11~~14周 备课组循环课(教案 评课及汇总)。
自备教案 6篇(包含单元知识点梳理和单元练习设计),含完整课时,详案,页眉中注明,体现教研主题或课题研究。【青年教师不少于整册教材的1/3】
教学随笔 结合教研主题和个人小课题,随想随记,保证质量。
教后感 2篇(不少于1500字)【结合教研主题或个人小课题】
校内外听课 不少于8节(鼓励跨学科、跨年级、去外省市听课,回校后进行专题交
流。)【青年教师保证校内8节】
语文教研组
2020年8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金颖
教研结合 联合效能 追求内涵新发展
——复旦二附校(小学部)2020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金颖
2019年,对于复旦二附校而言,是极其难忘且值得纪念的一年。新校舍的搬迁、新冠肺炎疫情……这些都没有影响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一年中,在学校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大背景下,数学组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现了数学组老师在教育教学等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使组内老师为之骄傲与自豪。
同时,新校舍的搬迁和小学部分两部的新状况,又要求我们要以新视野、新格局引领数学大组的教师在教育教研领域共同发展。因此,本学年将是数学大组实现新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将进一步思考内涵发展的新理念,进一步探索大组教研的新思路。
指导思想
本学期小学部数学教研组仍将继续配合教导处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以校长室所提出“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为指引,进一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以“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为主旨,组织开展教导处工作。将各项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小学部教学质量稳中渐进。
数学大组将依照学校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从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两方面入手,全面规划、部署数学大组内涵发展的蓝图,从学生需求出发,从教师发展出发,夯实数学大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打造数学大组文化品位,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提升学科教研的质量。
工作重点
总体规划教研愿景,形成大组教研特色;
依托组内文化认同,促进教师综合发展。
具体工作及要求
总体规划教研愿景,形成大组教研特色
1、扎实有效开展常规教研活动
(1)拓展教研思路,提升学科教学素养
随着课改的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数学组要从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研究向以“单元”、“模块”为单位的研究模式去转变。不仅仅要研究每课,更要研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关联,聚焦于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者分解、传递和落实课程目标的关键一环,是统整单元内所有课时目标、各个教学要素的主要手段,是对教学内容做“结构化”处理的主要抓手。在此基础上,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2)学习教学理论,提升教师命题能力
这学期将继续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同时通过“单元”模块的专题研讨、课堂展示观摩等形式,继续引领教师对课标的案例式解读,使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同时结合区里的“学业成果的过程性测评”项目继续进行研讨与实践,另外低年级要结合学校研究课题,项目做好低年级评价方法的研讨,高年级结合双向细目表深入对小学阶段数学命题能力的整体研究,出好每份练习卷,切实提高教师的出题能力和专业业务素养。
(3)规范教学管理,提升学科质量水平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积极参加区级各项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的专业性。科学规范校教研活动内容和过程,提高活动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教和研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进行中小学的联合教研活动,取长补短,让教师们收获更多教学上的经验,让教研组成为促进教师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联合效能,追求内涵新发展。
加强数学校本化课程建设。鉴于上学年的经验,这学期对校本教材进行再此整理,在逐步修正过程中初步形成校本化经验,打造学校的数学课程特色。
发挥学业质量监测的导向功能。配合教导处落实3-5年级阶段性对学生学业成果的掌握情况的检测,检测内容以数学学科关键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比较等手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关注学生的薄弱环节(如估算、简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等),从而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完善“单元”设计,落实课堂时效。本学期暂定1-5年级分年段以“计算”部分或“几何”部分为研究内容,结合“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理论依据,教研组内公开教学展示,备课组互相研究磨课若干节。
(4)根据疫情发展,做好教育教学预案
本学期,数学组会密切关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导处对网络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政策与意见。如遇疫情再次严重需居家学习的情况,及时做好线上教学的预案,配合市教委的统一线上教学要求,教研组将带领各备课组切实制定作业的布置、作业的指导、作业的批改和作业的反馈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数学作业设计严格遵循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措施”的要求。
利用“腾讯会议”、“微信视频”、“钉钉电话”等形式开展线上教研活动,切实制定好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落实教研活动;做好组内网络信息空间在线教学资源的整理与收集,疫情过后整理打包由分管行政存档;备课组、各任课教师做好对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预案。
2、积极探索尝试特色活动
(1)聚焦课程领导力,提升数学课程品质
在两校融合背景下,继续加强数学学科校本化项目调整(高年段),不断完善数学校本课程改革。制定科学的、切合学校实际的数学课程计划,进一步配合教导处完善学校课程计划改革的推进。每一学期的数学的思维训练试用教材均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要在试用中不断调整和改进。要求将课程目标、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并切实开展好本学期的四五年级数学周活动,以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顺应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需求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在九年一贯制背景下,我们还需要思考中小学契合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衔接要求的课程设计。尤其是五年级和预备班的数学学科衔接工作可在学校课程实施中做充分研讨。不断改进编写高年段的校本教材,做好小升初衔接工作。暂定本学期与初中部数学教师一起进行一次初小联合教研活动。
聚焦学生课堂思维品质的提升,完善校本课程文本,推进研究进程。不断优化课程框架,完善每一个年段的校本课程内容设计并进行实施,尝试开展课程流动或共享。在两个研究项目不断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学校的课程问题和课堂问题,着手启动新校本课程改进计划的思考。
(2)聚焦综合活动,落实数学周活动方案
四五年级备课组(一到三年级数学活动周活动调整至第二学期)讨论切实可行的数学周活动方案,并在教研组内交流,力求使数学周活动做到学生人人参与。同时,把校本课程与数学周活动相结合,进一步讨论和推广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开展丰富的符合年段特点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数学生活化。努力为学生全面提高学习兴趣和提升“数学素养”服务。
同时,统筹安排设计好一年级的综合活动展示和二至五年级的家长开放活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教学、转播、直播等方式进行。做好前期的讨论,想好预案,及时根据学校和教导处的指示调整、开展。
(3)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
随着两校合一的工作进程,本学年,围绕九年一贯制体系的建设,秉承“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围绕小学教导处“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研水平,推进师资建设,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各类教学研讨活动,不断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业务素养的动态提高,不断提升小学部数学教学质量,为中学部输送优质学生而努力。
分年段夯实教师《数学学科基本要求》学习。尤其是五年级教师,结合“绿色指标”监测任务,认真学习《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和三维评价目标,指导日常教学。把“基本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各环节中,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将书面练习和实践操作练习相结合,给予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综合考虑、分享各个学年段的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联合效能,为中小学联合教研,做好准备。
分阶段加强个人小课题的指导与研修。本学期,每位老师将围绕学校和组内的研讨主题,计划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为大背景思考个人的小课题计划。结合对新教学理念的理解及自身的特长,教研结合,也为下阶段形成大组新科研课题的撰写积累素材。同时,分阶段对于不同教龄段的教师进行个人小课题申报的指导与研修。邀请区科研专家和校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对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专题指导。力求每一个小课题有特色、有实效、有联系、有价值,教研结合,联合效能,形成大组的科研特色,追求内涵新发展。
教师在申报学校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的基础上,可以积极申报区级课题。学校也将做择优推荐。凡申报区级课题成功的老师,要认真按照区级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时间节点,按时完成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
(二)依托组内文化认同,促进教师综合发展
1.开展浸润互学模式,加强新教师队伍建设
继续落实“青蓝师徒结对”工作,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工作。数学组新进教师和青年教师分别根据学校安排由区骨干教师和同组成熟期教师带教。学校也将为青年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导师对带教学生时时处处给予关心爱护、指导督促,让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锻炼。同备课组老师也需要帮助新进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更好地融入教学团队,也有利于组内的团结协作。
教学展示始终是每个学期的“必修课”。本学期从两个方法落实课堂教学研讨。一从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落手,安排青年数学教师随堂听课,以浸润式的互动跟班互学模式,主要目的是教会新教师如何听课、如何上课……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对教材内容听课中反馈出的问题进行磨课;二从学校层面上,本着使青年教师较快成长的目的,要求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课的公开展示,在展示课的过程中把握教材要点,知晓单元设计的真谛,在研讨与磨课中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2.依托循环听课模式,促进教师教学相长
继续开展循环听课模式。(1)常规检查类:随堂课(“推门课”),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内容之一。通常在课前通知授课教师做好相关准备。本学期,主要对一年级准备期教学及新进教师教学情况做面上了解。学科考评课,本学期每位老师要进行学科考评课的教学展示,是教师个人展现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的平台。时间根据教导处计划,大约安排在期中前后。(2)教学研讨类:备课组循环课,备课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学习,起到互相学习与借鉴的作用。本学期,各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教师轮流完成组内交流。计划各年级的备课组听课活动可以与考评课试教相结合,五年级组与小初联合教研相结合,邀请初中预备年级教师一起参与听课评课。教研课,这也是教研组进行教学研讨、学习的平台。本学期的数学组教研课暂定新加入学校的卫美老师和骨干教师金颖老师承担。(3)教学展示类:准备期综合活动(一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综合活动课,旨在让新生家长了解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学校教育管理要求,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与教学沟通。家长开放课(二——五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教学课,旨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与课程等情况,做好家校联手。市、区级教学研讨课,各教研组积极争取组织并指导市区级教研公开课,推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教学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本学期,任蓓华老师已经参加了市教委的市级课程的录制,为线上教学做好准备。(4)教学比赛类: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参加对象为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见习期教师不参加)。其中,一年内获区级比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教师不参加;区骨干教师及以上的教师不参加。 市区级比赛课,积极推出优质教师,组织参加市、区级各类教学比赛课。
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校内外听课仍不少于8节(教研课和循环课必听),听课时要做好听课笔记,要填写统一的听课评价表并上传至各组长处。完成2篇教后感,字数不少于1500,要求每位教师在5篇自备课中至少选2篇,必须体现教研主题或对个人小课题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关注课堂中的“得”,更要关注课堂中的“失”,通过反思提升教学素养,本学期教研活动时会组织组员对上学期优秀的教后感进行交流分享。
3.搭建多元学习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活动引领促发展。如下学期不受疫情影响,仍将通过各渠道各形式的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组织参加区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加校内的课程成果展示活动等,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另外,切实制定好数学备课组活动的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研究。特别要重视提高每次活动的有效性、专题性。积极参加上海市及外省市的推课学习与交流。学习活动由学校指定和教师自报相结合,学校尽可能为数学组教师创设学习交流机会(每学期不少于1人次的市级及以上的学习交流),并提供倾向政策。听课教师回校后,须在教研组或校级层面进行专题交流与汇报,让更多的教师能从中有所受益。
团队打造促成长。重视团队的打造,多种途径加快教师成长步伐。将继续采用多媒体技术支撑课堂教学手段方式,通过备课组内“单元设计”的专题研讨活动等形式,宣传推广数学课堂经验,展示成果等。鼓励组员积极争取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课或教研课。学校尽可能请教研员或专家指导和听课,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建平台。
单元设计促提升。因疫情拖延,原2019年第二学期的各组教研进程被搁置,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仍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活动)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将单元作业(活动)设计,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并与学生学业评价相结合,形成较为科学、有序列的校本化作业(活动)。从而达到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建设的相应提升。
结合《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数学组本学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围绕《计算》《图形与几何》模块,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每个备课组根据年段和学生实际情况紧密围绕《计算》《图形与几何》部分进行研讨,最后落实到命题中和评价中。备课组教师将不同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第制评价和评语式评价等)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并积极组织研讨、设计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匹配的单元训练体系,提高单元练习设计能力及评价。组织老师继续针对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指导。加强对学生评价的研讨,及时调整已完成的单元作业的内容结构与评价策略,使更趋科学、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从而达到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建设的相应提升和评价方式的切实有效、多元化。
本学期,组内教师围绕计算或几何单元设计一份单元综合练习并加入评价反馈和后续教学改进措施,模仿《单元设计指南》中的模板格式。这份单元综合练习替代一份自备教案,原先自备教案是交6篇,现5篇+1篇练习设计和评价反思。
4、创新小初联组教研,推动团队专业发展
加强教研组建设,开展中小学联组教研活动,既推动学校内部教研团队的成长,又发挥九年一贯学校的优势。学科教研组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宗旨,以“深度”联组教研促进“课堂、作业、学情”三个适度的研究,每月定主题,定内容,根据联组带教的项目进行专题研究:课程目标的层层落实、学生作业与命题的设计、学业质量分析等,借助联合教研,全面介入、全程跟踪指导教研组的建设,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两校合一背景下,中小学数学组教师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关注
同年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高年级备课组要与中学部预备班组老师多做沟通和备课组教研互动,计划开展一次小学高年级组和预备年级组一同听课、研课的教研活动,真正落实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
加强初小衔接课程,做好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建设。暂定组织中小学联合教研,加强课堂实践观摩和教学策略研讨,通过讨论、交流、汇报、上课等形式,积极展示各年段的教学特点与方法,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相互沟通、衔接,探索一贯制教学模式,联合效能,推动团队专业发展。
5、激励骨干教师发展,创设多样发展平台
在现有的情况下继续夯实队伍基础、充实骨干力量、力求高端突破、完善梯队建设。以第五届区学科带头人、区骨干教师申报评审为契机,鼓励学校优秀教师积极申报,并探索区、校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养发展机制。进一步发挥校内区学科带头人、特色教师等引领、辐射作用,本学期开设骨干讲座,邀请区教研员专家进行指导,带领组内教师和青年教师迅速发展。
具体工作安排及时间(见表)
周次 | 活动内容 | 主讲人 |
第1周 集中 | 1、交流教研组活动计划,听取成员意见并修改 2、重申教研组作业批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 3、反馈上学期的教案检查中的共性问题 4、优秀教学随笔交流 5、本学期研究课的商讨、安排 | 金颖 沈思远 任蓓华 |
第4周 腾讯 会议 | 1、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2、随堂听课、评课反馈 3、第一次教案检查反馈、交流 4、商讨家长开放日活动 | 金颖 沈思远 备课组长 |
第8周 腾讯 会议 | 1、探讨:数学活动周的准备 2、各备课组交流对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3、商讨家长会:内容、PPT 4、教研课准备 | 金颖 沈思远 备课组长 |
第12周 高年级预备 集中 | 联合教研:(暂定) 1、高年级听课评课(新江湾校区现场听课、邯郸校区转播) 2、数学周活动实施情况交流 3、期中考查情况汇总 | 沈思远 金颖 高年级 备课组 |
第16周 腾讯 会议 | 1、专家讲座、骨干讲座 2、结合案例对《单元教学指南》中有关作业评价再学习 3、复习迎考:制定复习计划,出复习卷 4、作业检查反馈 | 沈思远 金颖 各备课组长 |
第 20周 集中 | 1、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优秀“单元作业设计与评价反馈”分享 | 金颖 沈思远 |
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 校级 | 教研组 |
1 | 1、交流教研组活动计划,听取成员意见并修改 2、重申教研组作业批改要求和相关规章制度 3、反馈上学期的教案检查中的共性问题 4、优秀教学随笔交流 5、本学期研究课的商讨、安排 | 教研活动1 |
2 | 讨论、制定并上传数学进度、备课组计划 | 备课组活动1 |
3 | 备课检查(1) | |
4 | 1、学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 2、随堂听课、评课反馈 3、第一次教案检查反馈、交流 4、商讨家长开放日活动 | 教研活动2 |
5 | 循环课听课反馈 | 备课组活动2 |
6 | 家长开放日活动 | 备课组活动3 |
7 | 作业检查(1) | 备课组活动4 |
8 | 1、探讨:数学活动周的准备 2、各备课组交流对过程性评价的思考 3、商讨家长会:内容、PPT 4、教研课准备 | 教研活动3 |
9 | 完成期中试卷 | 备课组活动5 |
10 | 期中考查 | |
11 | 制定数学周活动方案 | 备课组活动6 |
12 | 联合教研:(暂定) 1、高年级听课评课(新江湾校区现场、邯郸校区转播) 2、数学周活动实施情况交流 3、期中考查情况汇总 | 教研活动4 |
13 | ||
14 | 有关单元作业设计理论再学习 | 备课组活动7 |
15 | ||
16 | 1、专家讲座、骨干讲座(暂定) 2、结合案例对《单元教学指南》中有关作业评价再学习 3、复习迎考:制定复习计划,出复习卷 4、作业检查(二) | 教研活动5 |
17 | ||
18 | 完成期终复习计划、自出卷 期终复习 | 备课组活动8 |
19 | 期终考试 | |
20 | 1、本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2、优秀单元作业设计分享 | 教研活动6 |
经过多年的努力,复旦二附校已成为杨浦区乃至上海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面对社会发展和新校区搬迁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既要保持已形成的办学成果、有效经验和发展态势,更要未雨绸缪,在对未来的规划中,体现名校内涵,在教育教学、校本课程、学生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有新的发展和增长点,不断完善数学大组的发展目标和管理规范,实现高位可持续发展,突破创新发展新内涵。
2020年7月
2020学年第二学期复旦二附校小学部 英语教研组计划
音标教学入课堂 润物无声求高效 小初衔接不留痕
——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部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以教导处所提出“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指引,进一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以“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学水平”为主旨,组织开展教研组工作。将各项教学工作与教研组制度落到实处,促进小学部英语组的教学质量稳中渐进,再创新高。
二、工作目标:
1.注重业务学习,提升教研质量,树立“基于课标,有效教学”观念。
2.关注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研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完善校本课程,落实教学计划及评价方案,提升办学水平。
4.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研究,积累校本评价资源。
5.发挥组内骨干作用,注重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指导。
三、工作重点:
(一)注重业务专项学习,提升学科教研质量
1.开展切实有效的业务知识专项学习
(1)牛津英语至今已使用六年,组内仍需继续加强对牛津英语关于教材教学的研修。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一步探索牛津教材新颖的教程教法,尤其是对牛津教材中每个单元Learn the sound板块关于音标教学的策略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进行小初衔接中的关键环节即音标教学的过渡。
(2)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为我们的学科教学提供了优质资源,“空中课堂”非常擅长将动手做和教材中project的部分相结合进行教学,用简单的材料和制作步骤描述,完成教材中的手工实践环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习更高效。如何将市级“空中课堂”这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助力并改进英语教学,是本学期组内重要的研究和探讨主题之一。就“突发疫情,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模式的再次启动的预备,探讨线上线下的教学衔接工作,随时做好思想与教学资源的准备。
(3)加强个人小课题的指导与研修。开学初,组内每位老师围绕学校和组内的研讨主题,结合自身的学科特长,申报新一轮的个人小课题计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一年后的暑假,上交个人小课题研究报告。组内积极组织交流会,了解并熟悉各位教师的教科研发展动向,积极推进组内教师区级课题的申报。
2.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开展教研一体化研究
本学年,教导处将加强作业的全过程管理,英语教研组也将从以下几方面对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达到作业全过程管理要求。
作业的设计和布置需从作业来源(练习册、教辅材料选取、网络素材收集或教师自行设计等方面)、作业的设计(内容从简到繁或形式从易到难的不同角度)、作业的布置(将单元整体作业按课时按时按量合理分配到每天)、作业的批改(客观型作业可由教师单独批改,主观型作业或小组合作长作业可以师评、自评、互评不同方式进行评价)、作业的分析(教师通过批改和审阅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学生薄弱环节所在)、作业的反馈(挑选重难点和学生错误率较高的典型题目进行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作业的辅导(对于学困生进行个别有针对性的语法和难点的辅导),通过以上七个方面规范作业的布置,让作业真正成为辅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
我组仍将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为主题,开展教学研讨。将单元作业设计,真正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并与学生学业评价相结合,形成较为科学、有序列的校本化作业。从而达到作业统筹管理、作业科学指导、作业设计能力建设的相应提升。
3. 加强教研组常规化管理
(1)完善小学部英语组原有的教研组制度等相关内容,补充学科教学要求,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每位教师需明确教学五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的具体要求,并对照要求,认真实施。青年教师更要仔细对照,不断学习,改进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适应学校的教学管理流程。
(2)开学初首次活动中,向教研组成员明确教研组组织要求和学科的各类检查要求,并就如何进行跨校区开展教研活动进行讨论。规范并加强小学部英语组两个校区间每月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安排好教研时间,做好小初衔接的教研安排。
(3)通过教研组平台,共同探索、寻求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营造英语教研氛围,提升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积极接收学科前沿信息,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而努力。在教研过程中,组织教师把握英语教学的规律,研究教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点,梳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为最终能清晰把握小学英语年段教学目标的连贯性做准备。
(二)关注课堂教学,加强教学研讨
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引导教师树立“基于课标,有效教学”的观念。带领组内成员开展听课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课,促进教学交流与成长
(1)常规检查课:
敦促教师认真做好随堂课和考评课的准备,通过课堂展示充分展现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的平台。英语学科进行教学考评的时间在学期中间阶段。
(2)教学研讨课:
做好备课组循环课和组内教研课的开展,让循环课继续成为备课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起到互相学习与借鉴的作用,可与考评课相结合。教研课作为教研组进行的教学研讨、学习的平台。本学期,完成1堂教研课,也可与考评课相结合。
(3)教学展示课:
教研组积极争取组织并指导市区级教研公开课,推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教学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4)教学比赛课:
①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
鼓励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积极参加二附校教学比赛课,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共同研讨教学设计,以最佳状态展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特色与风采。
②市、区级比赛课:
积极推出组内优质教师,组织参加市、区级各类教学比赛课。
2.加强“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注重小初贯通研讨
教研组要加强初小衔接课程,做好中小学英语课程一体化建设。积极组织中小学英语组联合教研,加强课堂实践观摩和教学策略研讨,通过讨论、交流、汇报、上课等形式,积极展示各年段的教学特点与方法,有助于中小学英语教师相互沟通、衔接,探索一贯制英语教学模式。
(三)完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升办学水平
继续英语校本课程的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将课程目标、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探索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完善四、五年级阅读拓展教学内容,落实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评价方案。
1. 一-三年级英语校本课程3L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各类音频和视频,增加课堂容量和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2. 四-五年级英语校本课程英语阅读素材包
英语学科四五年级校本课程的教材已全面投放使用近三个学年。在教学进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亟待调整和完善,如学生的词汇量参差不齐,对阅读篇目的掌握程度也很难一致。本学期,教研组需针对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从以下方面进行研讨:改进教学、如何调整、修缮教材、完善落实校本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评价方案、将课程目标、教学形态与教学评价相结合,探索英语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评价体系基于一个学期四次考查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调整评价制度,使评价不仅是给予学生客观评价,也成为一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与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拓宽阅读和学习视野,从而更稳步地向初中英语学习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基于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的管理与实践
1.各备课组在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指南》、《单元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评价指南》要求,制定或完善“评价框架”,总结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做好适度调整和改进,开学初,修改并完善《小学英语学科校本评价方案》。
2. 落实英语学科的等第制评价工作,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品质等综合素养,使评价更科学、更具体、更切实可行、更行之有效,更具可操作性,使评价的内容和要求比较具体明确。英语学科一、二年级实行 “星级评价”,三至五年级实行分项等第制评价。
3.做好评价个案的深入研究,引领备课组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积累校本评价资源。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纲,积极推进各项分项评价方案,将书面练习和口语听力练习相结合,给予学生全面、科学的评价。以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发展成长。在此过程中,积累好的经验和优秀案例。
1. 继续积极进行组外学习与集团教研活动
(1)加强区级进修的检查与汇报。各备课组在参加每次区级进修后,由备课组长向教研组内和学校分管行政汇报相关的内容与精神,及时了解各年级的英语教学风向标。
(2)发挥区优秀教研组辐射作用,以教研组内优质教师资源为引领,与二附校初中部英语教研组积极合作,带动集团内部育鹰学校小学部英语教研组共同发展。在联合教研中将教学资源最大化,互助共进。
(3)积极动员组内教师参与上海市及外省市的推课学习与交流,听课教师回校后,须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专题交流与汇报,让组内更多的教师能从中有所受益。
2、继续“青蓝结对”工程,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指导
继续完善“青蓝师徒结对”工作,旨在积极发挥组内有经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教研组将为组内新进青年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让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锻炼。
3、骨干教师带头,全体教师跟进,同步提升教学能力
我组部分业务水平高超,工作素质优秀的校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等领域做出了不少成绩,为带动各教研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引领作用。本学期,将认定新一批校级骨干教师,与区级骨干教师一同,为英语组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积极作用。也希望各级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个人业务水平,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学成果展示活动,为小学部英语组教学工作再创佳绩,也为个人成长和发展做好准备。
四、教研组活动安排计划
次数 | 教研组 | 备课组 |
第 1 周 |
|
|
第 5 周 |
|
2、备课组内讨论制定双向细目表。 |
第 9 周 | 1、就“空中课堂”片段结合自身实践谈教学相长和选择性教学策略实施的体会。 2、考评课的务须以及将其与组内循环课结合的工作准备。 | 1、各备课组讨论交流“空中课堂”优秀教学策略,有的放矢地取其精华。 2、备课组内听循环课。 |
第 13 周 |
|
|
第17周 |
|
立足统编教材 结合“空中课堂”资源 提升教研实效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
以上海市教委课程教学改革的精神和杨浦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院的工作要求及校长室所提出“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为指引,进一步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组织开展工作。
二、工作要点:
(一)深入教学第一线,加强课堂教学研讨
加强备课组活动指导,引导教师树立“基于课标,有效教学”的观念。积极带领组内成员开展听课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课,促进教学交流与成长。
(1)教学研讨课:
本学期,在教研组长计划下完成1堂教研课。积极组织中小学联合教研,加强课堂实践观摩和教学策略研讨,有助于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相互沟通、衔接。
(2)教学展示课:
市、区级教学研讨课:积极争取组织并指导市区级教研公开课,推进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科教学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可与教学研讨课相结合)
(二)立足统编教材,结合“空中课堂”资源,开展教研活动
1.加强教研组的常规化管理。
(1)在开学首次教研活动时,向教研组成员明确教研组组织要求和学科的各类检查要求。充分利用“腾讯会议”软件,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开展跨校区教研活动。
(2)通过教研组平台,共同探索、寻求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营造学科教研氛围,提升各学科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积极接收有关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前沿信息,及时传达并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而努力。
2. 开展切实有效的学科业务知识专项学习。
(1)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学的研修。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对教材进行解读,把握统编教材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点,梳理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探索统编教材的教程教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各备课组做好“空中课堂”教学资源的整理与收集,结合市级“空中课堂”的教学资源,做好线上线下的融合与迁移,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助力并改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3)加强个人小课题的指导与研修。首次教研活动中,对新一轮的个人小课题计划进行宣传,并鼓励组内老师围绕学校和组内的研讨主题,结合自身的学科特长,进行申报。
3.继续以“聚焦单元整合,实践作业(活动)设计,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开展教研一体化研究。
(1)学习研讨活动
A. 认真执行教学常规。按规定要求制定学期授课计划,按授课计划进度备课上课,做到教学有计划,授课有内容。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计划。不挪课,不减时间。
B.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围绕教学重点,积极参与“上海教研在线”平台开展的网上教研活动。
(2)教学实践活动
A. 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B. 教师需结合任教学科的特点,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学习规范叙写单元教学目标和单课教学目标。本学期,每位教师撰写1篇自备教案。
(3)评价方案实施
A. 根据学生年龄与学科特点,对已有的学科单元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改。
B. 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各备课组开学初商讨并制定各年级道德与法治的期末评价方案,对“基础知识”、“活动作业”共四项内容,以及期末总评(三、四、五年级)的评定方式做好年级统一。
C. 填写各年级分项评价记录表 ,以便填写《学生成长册》。
4. 加强青年教师、见习教师的教学业务指导。
积极发挥有经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见习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为青年教师、见习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让青年教师、见习教师能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锻炼。
三、具体安排:
月份 | 内容 | 备注 |
九月 |
| 教研组 |
| 备课组 | |
十月 | 1.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如“上海教研在线”平台的网上教研活动。 | 教研组 |
| 教研组/ 备课组 | |
十一月 | 1.组织第三次教研组活动,对《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进行解读与分析。 | 教研组 |
2.根据学生年龄与学科特点,对已有的学科单元目标进行调整和修改。 | 备课组 | |
十二月 | 1.实践一堂教学研讨课,进行教学展示。 | 备课组 |
2.组织第四次教研组活动,进行教研课展示。 | 教研组 | |
一月 |
2.在《学生成长记录手册》上认真、客观、发展地对学生作出评价。 | 备课组 |
3、做好期末总结工作,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 教研组 |
四、期末上交材料:
期末上交 材料 |
要求: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维度规范目标的叙写。 | 电子版+打印稿 |
2.单元目标梳理(以备课组为单位) | 电子稿 | |
3.期末评价方案(每组一份) | 电子稿 | |
4.分项评价记录表(每班一份) | 电子版+打印稿 |
常规长效,经“疫”求精
——2020学年第一学期小学部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长室制定的办学目标和教导处工作计划为依据,本着学生健康第一的原则,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行为,落实健身育人的准则。以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提升教研水平为目的,我们教研组计划组织并开展本学期的体育组工作如下:
二、主要工作
1、提升教研组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以“基于课标,有效教学”为指引,加强课堂教学的研讨。
3、落实青年、见习教师“青蓝结对”工作。
4、做好学校体育社团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具体安排
(一)提升教研组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教研组的常规化管理。
本学期初步拟定每月1次教研组活动。在教研组首次活动时,把本学科的各类检查和常规要求告知每一位教师。在常规教研组活动时,组织教师们加强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文件学习,更新教学观念,组织教师进行专项技术练习以及教材教法的研讨。通过线上平台,教研组共同探索、寻求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的途径与方法,进一步营造积极的教研氛围,促进两个校区间的体育教研管理,提升教研组活动的实效性。
2、加强教研组学科高地建设。
深入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学科评价指南》、《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阅读专业期刊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而努力,并积极争取区级教研课展示。
顺应市教委课程计划的变化,针对本学期学校全面开展3+1体育学科课程的要求,组织体育教师进行足球专项技术学习。拟由戚治平和张琳君两位老师各做3个课程,和其他老师一起学习,提高足球专项教学技术,促进学校足球教学的发展。
3、以研促教,开展有效的教研一体化交流活动。
(1)学期初,每位老师将围绕学校和组内研讨主题,结合自身的特长制定个人课题计划。(2)我们组将围绕教导处提出的教研主题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积累课堂教学与评价资源。教研组将组织大家针对案例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要发挥“合理部署、协同作战”的方针提高课堂教学。
(3)加强对学生评价的研讨,及时调整已完成的单元练习活动的内容结构与评价策略,使更趋科学、全面地对学生作出评价。在此过程中,积累好的经验和案例为个人小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材料。
(二)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讨
1、严循体育教学常规要求。
对照小学部原有的《教学流程条例(2016版)》的相关内容,补充学科教学要求,规范教学常规工作。每位教师需明确教学五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对照要求,认真实施。
(1)教学常规
落实体育常规工作。上课时不带手机,不接待访客。上体育课时每位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服装要求,穿好运动服、戴好哨子。上课前划好场地、布置好器材,按照备课的进度上课。每位教师在上课铃声响后就要带领学生整队并安全、有序、快速地到指定地点上课。
(2)备课
教师需认真地研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科单元教学指南》、《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这三点要求。加强集体备课,教师间要发挥“合理部署、协同作战”的方针,根据所教年段的学习水平的学习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与梳理,合理安排单元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来叙写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并设计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评价一节课的质量。
(3)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及时调整课前预设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活动,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改变在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要给学生留更多的学练时间,不能把体育课上成安全课说教课。无论是运动能力的提高,还是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形成,都需要靠学生在教学各环节中学练出来的。
要特别关注课堂教学的运动密度、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努力向70%、50%和140—160这三个数据靠拢。要将不同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等第制评价和评语式评价等)融入到教学环节中。
(4)全年级严格执行学校要求的4+2课时。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导处课表安排教学内容,做到专课专用,非经教导处许可不得擅自调课。
2、加强学科教学研讨
在“基于课标,有效教学”的观念的引领下本学期学校将开展各级各类教学课,有常规的检查课、考评课、组内研讨课以及展现个人教学水平的比赛课。除了检查课和比赛课外,我们将把考评课和组内研讨课结合起来以减轻教师的负担。
研讨课的时间尽量放在星期三上午以利于相互听课,由于两个校区相隔较远,评课环节可通过腾讯会议另找时间完成。
比赛课是每个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的,也是个人水平的展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通过集体研课进一步促进参赛教师的成长。
(三)积极做好“青蓝结对”工作,加强青年、见习教师的教学业务指导
本学期学校新进数名青年体育教师,壮大了教研组队伍,为我校体育教学输入了新鲜血液。教研组要积极配合学校的“青蓝结对”工作,做好青年及见习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在学校为青年、见习教师创设的学习平台和锻炼机会外,组内也积极寻找平台为他们的快速成长出力。同时导师要对徒弟的教学成长给予耐心指导和督促,给予关心与爱护,让青年、见习教师能尽快明确并适应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锻炼,积极推送优秀的青年教师到区域内展露教学风采。
(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1、广播操的组织与开展
利用早操时间、课间大活动和体育课进一步加强广播操的进退场队列队形训练以及规范广播操动作教学,切实提高广播操的质量。室内操的训练也要落实到具体教师,安排时间进行针对性训练。
2、学校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本学期的秋季运动会是一次全新的组织安排,我组将在学校的指导下努力完成这项工作。暂时拟定在十月初对全校学生进行总动员,十月中旬进行全校广播操比赛的初赛,体育课上老师应结合自己所教年级加强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训练指导工作。每学期的班班足球联赛初拟在10月初开始,另外,12月底还将进行“冬季两跳一踢一拍”大型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乐趣。
3、体锻活动
根据场地和年级特点制定出活动计划。提升体锻课的质量,做到按时到位,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前的准备活动。
4、本学期,学生体育社团、训练队按照学校安排,分别是足球、田径、乒乓、武术(空手道)、花样跳绳等。
5、学生体质测试工作
本学期按照惯例,需完成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但经过前期的居家上课和暑假相信学生的体能状况不容乐观。所有教师需在教案中重点突出体能练习的设计,同时课课练的内容和形式要求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兴趣化”的理念指导下争取体能练习有实效。各任课年级教师还要根据本年级所要考核的的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练习,争取与去年的水平保持一致。
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9月份
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各年级体锻课活动计划
每天早操时间进行广播操的纠正。
参加杨浦区阳光体育大联赛
10月份
体质测试工作启动
广播操流动红旗评比
学生运动会筹备
11月份
校学生运动会
组队参加杨浦区阳光体育大联赛
12月份
完成体质测试成绩的输入和上报工作
完成体育课成绩的输入及上报工作
各社团小结
体育组工作小结
体育组
2020.8
以评促学,以研促教,提高教学效能
——2020第一学期二附校(小学部)综合学科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上海市教委《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绿色质量观”;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工作,落实减负增效措施。
以校长室提出的办学目标为指引,进一步聚焦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围绕教导处工作要点,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将“以评促学,以研促教,提高教学效能”为主旨组织开展综合教研组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校园艺术、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工作目标与重点:
1、本学期围绕教研主题,在原有的评价方案基础上进行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和落实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逐步形成综合学科校本评价方案。
2、加强学科教研力度,开展以“聚焦单元设计,提高教学效能”的教研活动,立足课堂主阵地,以研促教,继续体现整体单元设计的主旨。
3、以综合学科各特色社团为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文化。
4、发挥骨干教师作用,配合学校“青蓝结对”工作,加强青年教师业务指导。
三、具体工作
(一)制定评价方案,探讨如何能够有效地推进和落实方案,使其既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能提高老师的授课效能。
教研组、各备课组,分学科进一步学习《要求》和《指南》,对于每个单元的内容,按照既定的主题、执教老师的思路加以更合理的组合,规范叙写教学目标,以准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学,并探索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行操作,制定合理的考查考核方案。
各学科制定评价方案,具体落实到内容和不同的形式。
这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重点学习《评价要求》及《指南》中按照单元内容,按照主题组合教学内容,并在课后或者课中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的环节,进行细读、研究。在此基础上各学科探讨关于学科评价的标准、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本评价制度。
与教学相结合,探讨校本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教研组继续学习《指南》中的“评价框架”,继而分年级备课组制定或调整学年、学期的教学目标,拟定不同阶段的评价目标,评价内容和评价手段。每位教师在大组学习和个人研习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评价指南》《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再学习。教师结合任教学科的特点,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在上学年学习“规范叙写单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以往的评价方案加以细化和修改,并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层面做好交流和汇总。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老师进行相关的学习,各学科老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年段,从中探索与实践。立足于课堂,把着眼点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并对教得怎么样、学生学得怎么样进行科学评价。让评价方案切实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做好学生成长册的解析与填写工作。
在切实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研究活动的基础上,设计教学与评价方案,严格按照《要求》和《指南》,做到“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依据评价指南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逐步形成文字材料,落实到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填写中。教研组和各备课组要加强学习和研究,依据各年段《评价指南》的要求,参考评价框架和评价维度,总结上学期的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做好适度的调整和改进,各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进一步完善本学期各年段的分项评价方案,并统一填写标准和项目。
(二)开展以“聚焦单元设计,提高教学效能”的教研活动,立足课堂主阵地,以研促教,继续体现整体单元设计的主旨。
1、进一步规范教研制度和教研要求。
组内教师共同学习、研讨,组长做好协调工作,使得本组活动有序且有效,同时根据所定计划认真填写《教研组活动记录》,每一次活动与《计划》必须匹配。详尽记录每一次的活动内容,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学期结束,讨论撰写本学期《教研组活动小结》,也需文字稿形式,既有总结,也关注优劣,并提出下学期研究方向。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交流。
2、以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组织学习单元整体设计。
综合学科下设多个备课组,18位教师。由于学科特点不同,所以常常使用集中学习共性的材料,分组学习学科材料,然后再次汇总,作为教研的一种方式。
3、积极准备,开展研讨课。
(1)个人研讨课
①备课组循环课:是备课组内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起到互相学习与借鉴的作用。本学期,各组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每位教师轮流完成组内交流。(可与考评课相结合)
②教学展示课:
准备期综合活动(一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综合活动课,旨在让新生家长了解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学校教育管理要求,做好幼小衔接的教育与教学沟通。
家长开放课(二——五年级):面向家长公开的教学课,旨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学与课程等情况,做好家校联手。(具体以何种方式进行,再议)
(2)教研组研讨课
教研组将开展一次围绕“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单元整体设计”为主题的听课评课活动。首先请授课教师本人根据以往此教材教学情况的情况,进行反思。然后再谈谈这次的教研课将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设计有效课中练习,在课堂的评价方面有什么进步等内容进行说课。课后再请教研组内成员,根据本学期教研主题的有关内容展开跨学科的评课活动,切实提升组内教师的教研能力。关注教学活动本身,将理念与实践结合,开展扎实的教学研究活动。
做好新一轮个人小课题的申报工作。
个人小课题以一学年为一个研究周期。每位老师开学初上交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进行课题设计和论证。针对自身的教学困惑,提出问题,进行教学思考和尝试。通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注重日常资料的积累与整理,至一学年结束时,完成个人小课题的总结,并以书面形式进行汇报。
(三)加强综合学科特色小组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营造校园文化。
根据区相关部门以及学校安排,组织好学校艺术、科技的各项比赛与活动,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校艺术、科技等综合素质的人才。 规范课后兴趣组的活动,加强活动的实效,让学生的课余时间的效率得到更好地提高。
1、音乐组做好市区艺术节参赛工作,争取在竞赛中获得好成绩,并配合大队部做好节目编排等工作。
2、美术组做好校园书画作品的更换以及美术作品展示,给予学生艺术成果展示的平台。
3、卫生室做好学生预防疾病的宣传教育,定时做好学校卫生检查,以及学生医保、体检等统计管理。
4、校网络宣传小组成员发挥智慧,做好学校新闻撰写的工作,以及校内橱窗、外墙的宣传版面的更新。
(四)骨干教师带头,继续支持学校“青蓝结对”工作,加强青年教师业务指导。
骨干教师和资深教师大力支持学校“青蓝结对”工作安排,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落实学校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工作。骨干教师带领组内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教研进修和教学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上海市及外省市的推课学习、交流活动、网上晒课活动及各层面的课堂展示与课题撰写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五、本学期活动安排:
周次 | 教研组 | 周次 | 备课组 |
第四周 | 1、宣读计划 2、讨论校园活动 3、认识新成员 | 第五周 | 1、学习《评价》和《指南》。 2、根据本学期教研主题细化备课组研讨的内容。 |
第八周 | 1、学习《评价指南》《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先集中再分学科,以一个单元案例为例,学习如何以整体思路,设计整合教学内容,贯彻评价。 | 第九周 | 1、讨论规范考核方案并在原有的评价方案中加以细化、完善。 |
第十三周 | 1、教研课。 2、跨学科评课 | 第九周至 十四周 | 各组循环课(可与考评课结合) |
第十六周 | 1、迎接校青年教师练兵活动,学习相关材料。(根据学校要求,暂定)。 | 期末 | 各组交流、总结本学期校园活动、书写总结。 |
第十八周 | 1、教研组小结。 2、学科评价方案交流。 3、备课组情况小结。 | ||
备注 | 九月底请各位备课组长上传计划,期末上传小结至钉盘相关文件夹。 |
鉴于后疫情期的学校教学管理实际情况,以及两校区间的教学一致性要求,部分活动需要考虑如何开展线上展示的方案。具体内容需根据开学之初的具体情况,再次议定有关事项。
总之,本学期的教研活动,关键词落实在:“单元”、“教学”、“评价”。把如何以评价来推动教学过程作为公开教学的主题,使评价既能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判断,又能成为教学效果的助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在将来的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高尚的审美观及全面的学科素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