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又短暂,一波又三折的一个充满未知的学期,居然就这样走了过来,回顾这半年,有太多的第一次,崭新的校园认路、高大上的实验室宣传建设、无数次线上线下的教研组备课组的沟通交流,线上公开课,线下参与教学实验比赛等等。寒假一向短暂,没想到这个短暂的寒假却从年三十那晚开始,被破天盖地的让人震惊的消息,把一个短暂的寒假,变成了崭新的线上教学,伴随着漫长的线下开学等待。从1月底初三年级老师做好推迟开学、网上教学的准备,到2月初开始全面铺开线上教学准备。就如组内老师所说:一切都是那么措手不及,但又都是必须去克服,必须去迎难而上。一个学期走来,从线上到线下,从电脑、手机到粉笔、试卷,从zoom会议室到腾讯课堂,从钉钉网上打卡到晓黑板每日作业,从云测试到线下模拟诊断,本组老师们不断学习,不断掌握新的技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最终大家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此刻,坐在这里,将组内的工作慢慢在脑海中回放,在文字中留些痕迹,总结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开展今后的工作。
一、教学工作三阶段。
(线上教学充分准备、不断学习;线下教学备课磨课、尽心尽力。)
1.线上教学准备阶段(新的学习,新的开始)
本学期初三理化线上教学时间是2月17日—4月26日,初二物理、生物线上教学时间是2月17日—5月6日,初一科学、预备科学线上教学时间是2月17日—5月18日。这些时间在刚开始线上教学准备阶段,都是未知的,但组内老师们在一月底二月初教研组紧急会议后,各个年级相关备课组都马上投入了准备工作中。
2月9号第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动员全员学习当前大形势下的(以及将来可能广泛使用的)线上授课、录课软件。就是本组未参与第一批录课的老师,也动员和准备起来了。为了更好的开展线上教学,加强信息的沟通,当天我们教研组就成立了几个相关的网络备课小组,以便第一时间了解各个备课组线上教学准备工作进展情况,并一起商量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具体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每一个课堂设问的提出方式,同时还包括交流各自手中的网络资源、软件应用技巧等等,力求将准备做到最细致。2月8号,本教研组全部上交网络授课计划,之后三天,根据学校最新会议,又完成了备课组计划修改稿。初三两个备课组制定复习方案,教学流程和课件内容,对课件不断修改、习题层层筛选,每件事情都是反反复复两三次,不断根据大环境下的安排而调整,各个备课组老师从来没有怨言,总是为了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不断思考,努力适应新的教学准备工作。在此期间,组内有老师身体不适,备课组内黄静老师、齐林老师在关键时刻接下了教学任务,使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得以有序进行。
2. 线上教学实施阶段 (新的手段、新的尝试)
初三理化线上教学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阶段是2月17日到2月29日的线上录播课。第二阶段是3月1日—4月26日,线上直播课。
初二物理课、电工课、生物课从3月2日到5月6日,线上教学分两个类型进行,一是市课加直播的方式、二是全部线上直播课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根据教学重难点,备课组提前观看市课视频,共同商量决定。
初一科学、预备科学,从3月2日到5月18日,各个备课组都是按照市课的进度来具体安排教学内容。主要采用轮流主备,线上市课加任课老师补充讲解重难点方式。
教研组内根据理化生学科特点,制订了本组的教学宗旨:以市课内容为教学重点,根据本校学生具体学情,开展适合本校本学科的教学。兼顾网络教学特点,从学生们的作业和反馈的知识点中掌握情况,周末安排答疑课,解决线上教学阶段学生无法提问的困难。在这个阶段三个考试学科网络授课备课组为了应对后续具体工作安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每个星期,各个备课组都提前上传准备的授课资料和文档。同时为了避免信息混乱,各个备课组发送所有通知都以年级组为单位,审核后,统一发送。
针对本组的学科特点,教研组内商定了几个具体教学环节的应对策略:
(1)、网络视频课的筹备和录制具体流程:主备老师提前一周通过钉钉上传自己负责内容的教学课件和作业卷,备课组内老师在网络授课群内进行讨论,共同商定后再正式录制。完成视频录制后在网络授课群内再次共同审课。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力求为学生呈现最精练的视频课。
(2)、线上直播课的开展:电话交流加线上会议的方式,延续视频课录制时的方案,一人主备、网络授课群内讨论,共同商定最后课件、习题等。在此阶段,由于物理组两位年轻老师的电脑能力及教学能力突出,应区教研员丁老师的邀请,开展了两堂全区网络公开课:初二彭老师的《简单机械斜面》、初三卜老师的《浮力复习》,彭老师从如何无缝衔接市课的角度出发,从播放居家录制的拔河小视频,到残奥会开幕式奥运选手轮椅上斜面的点火画面,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抓住屏幕那一端的孩子们兴趣点,完美实施教学。
卜老师通过zoom会议室的强大功能,全程开启视频,直播精心设计的实验,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孩子们带入初三课程氛围,虽难也趣味,虽容量大也不累。课后物理组老师马上跟教研员丁老师一起开展了教研活动,及时就课程进行了交流反馈。我们的许多教学措施,都得到丁老师的表扬和肯定。
(3)、课后作业卷的编写和教学反馈原则:考虑到线上教学学生用眼多长时间的特点,严格控制此阶段的作业量,精准筛选习题,在视频课的基础上编写每个课时对应的课后练习卷,反复斟酌,多次修改。教学中,作业的反馈都是采用了晓黑板的作业反馈功能。组内的老师们坚持每次作业全面批改,及时完成订正批改。
(4)、适时安排线上测试,把握题目难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第二阶段的线上直播课中,各备课组安排了线上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
3、线下教学工作阶段(有序过渡、查漏补缺)
回到课堂的那一天,是让人珍惜的那一天。在回校前一周,各个备课组下发了线上调查问卷,收集整理问卷。了解学生们新阶段学习的思考和想法,适时进行前期新课教学中的查漏补缺。特别是实验教学部分,一定要落实,才能在初中阶段打好理科学习的基础。实验带动复习、动手激发动脑。学校教导处计划中强调: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回校后的阶段,组内老师们深入课堂,与授课老师一起备课、听评课、指导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听课活动,听不同类型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4月27日,初三年级返校。5月6日初二返校。5月18号初一、预备返校教学由线上转为线下,及时调整组内教学工作,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珍惜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弥补虚拟教学阶段的不足之处。(图为初二物理备课组和实验室老师加班录制比热容DIS演示实验视频)
初三、初二全体老师在线下授课前一周就到校。初二物理备课组将网络授课时需要实验讲解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一一列出,准备相应的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器材,通过实验器材进入班级的方法(疫情阶段,为了避免交叉接触,公共实验室不开放),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复习巩固。初三理化备课组线下复学后第一天便安排了理化合卷,在质量分析中,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全体恢复线下授课后,教研组马上召开了全组的会议。对前期线上工作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后阶段的教学进行研讨。会议中参与多堂市级录课的陈虎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录课体会,从空中课堂的语速,语言严密程度,趣味问题链的设计方面,进行了阐述:挖掘线上课程与平常课不同的地方;注意课程资料的筛选,注重科学的价值观;课程中运用了讲述故事的思路,利用综合案例分析上好复习课;语速放慢,留时间给学生思考,精选题目,上好习题课。
会议中再次明确要关注如何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根据理化生学科的教学特点,研究各类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提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5月26初三二模考后,初三理化备课组针对二模考做了详尽的质量分析,从学科教学层面,学优生层面,学困生层面,偏科层面等多角度进行了思考,年级组召开了理化备课组联合质量分析会,针对以上问题,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了初三最后阶段的教学计划。
二、实验室工作
2月初,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安排,组内完成了理化生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汇总(各项文本共计几十页)。3月5日两位理化实验室老师就到校开始工作。在此期间新校区的理化生实验室完成了(1)宣传工作:内墙面的修订、布局、安装;外墙面文稿的选取和修订;四个实验室展示柜的布置。(2)实验室器材的规整。教育局新器材的整理入库,整理出小学部器材,送还小学部。大量老校区带来的旧器材的整理归类,建立新校区实验器材的电子档案;(3)完成扩班后学生实验器材、教师演示器材的申购、接收和整理;各个学科实验室,都从只有一个完整班的器材开始,提前理清并申购,争取在下学期来临前,完成两个班级同时实验的配置。(4)有序开始新校区标准化考场器材的思考和准备。
从4月底线上授课开始,物理实验室郑老师完成了大量初二物理演示实验的准备和课程自制演示器材的创新,与物理备课组老师共同讨论商议,不厌其烦的多次改进实验,力争每个实验都能有最好的可视效果。
5月底,新校区实验室第一次迎来了学生,经过充分准备,多次检查,从器材摆放,到疫情期间器材消毒,到操作考试时为了避免接触,学生的进入和离开实验室时的环形线路设计。在实验室老师和备课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初三理化实验操作考有序进行,圆满完成任务。
三、新教师招聘工作
从上个学期末开始,本组就根据学校教学的需要,开始招聘生物、物理、化学老师,去年底面试了十几位老师,试讲了五位老师,但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年后,在校办的安排下,继续开展招聘工作。到疫情期间共收到了校办转发的近六十位应聘老师的资料,相关学科老师们都参与其中。第一轮通过网络上资料初选、复选;第二轮通过观看应聘老师录制的自我介绍和视频课,继续筛选;第三轮是线下复课后,在学校领导的共同参与下,当场面试、精选出最后试讲老师,根据备课组学科进度,安排应聘老师试讲,全组听课,集体商议,最终引入了两位经验丰富的新老师:化学单敏老师、生物毛玉玺老师。
整个工作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花费了较多的精力,从网上视频的发送(由于授课视频很大,下载时间很长)、观看(一边是正常工作的网课一边是加班观看是试讲课视频,组内几位老师眼睛都红血丝)、收集各位老师个人排序单,综合出最终的排序。整整几个月的时间,大家都任劳任怨。其间,陈虎老师、黄静老师和洪俊老师还应学校招聘需要,加班加点,准备好了生物、化学、物理的学科老师招聘考试题目和答案。
四、教研组建设
教研组通过引进来:引入两位成熟的新老师;走出去:(1)物理备课组的李老师和洪老师参与了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录课任务,分别录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课》、《温度、温标》视频课,在全区物理组进行了分享,得到一致好评,起到了区内辐射、学科引领的作用。(2)物理备课组卜老师入选了杨浦区“名师工作室”,与区内最优秀一群年轻老师在一起,在特级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新形势下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工作。彭老师不但开设了区级公开课,充分展示了她擅长电脑的优势,还在区级实验化教学案例设计比赛中,取得了区级二等奖。(3)化学备课组齐教师、袁老师报名参加了杨浦区“课程视域下的中学化学单元作业、试卷设计的实践研究”,完成了对应单元的作业设计,并参加区级评选(结果未出)。齐林老师还报名参加了第三期林美凤名教师工作室。(4)生物陈虎老师,作为市中心成员,学科带头人,承担了近十堂市课的录制任务,最早开始,最晚结束,录制时间跨度大、课程内容容量大,也充分体现了市区生物学科对陈老师的认可度。
回顾一个学期,零零碎碎做了以上这些事情,也许还有遗忘之处,要见谅了。总之,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组内老师们总是尽善尽美,不予余力。最后,引用初三物理备课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研组内老师的互相帮助下,虽历经重重困难,但是我们仍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可见团结就是力量,相信只要通力合作,共同进退,之后的工作将会越来越顺,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