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二学期科学组工作计划

发稿时间:2020-02-07浏览次数:184

2020注定是难忘的一年,新年开始就有了一个超长的寒假,有了多次的网络会议,有了纷纷扰扰的各种新闻各种信息,还有了多次修改,无法定稿的计划。但是无论怎样的教学形式,我们都将认真贯彻学校“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们的教学工作可能采取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崭新的方式,但教学的内容始终是这些,“关注课堂改革,落实全员育人”的指导思想始终是我们的宗旨。新学期,我们理化生组将分阶段有序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注重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好新校区实验室资源,切实落实新校区实验室和常规教学系列管理制度,促进本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重点

分四个阶段的教学重点

(一)提前充分准备、防范于未然(寒假后阶段)

召开网络教研会议,动员全员学习,在当前大形势下的(以及将来可能广泛使用的)线上授课、录课软件(学校信息组已推送到大群里)。对于本组未参与第一批录课的老师,也要动员和准备起来。三个网络授课备课组(备课组长:李婉利、齐林、彭文婷)后续具体工作安排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备课组上交授课文档的时间节点。(28号,本教研组已经全部上交,并完成再次修改)。各个备课组上交年级组学科告家长书的内容。(根据年级组要求时间)。根据教导处工作要求,发送通知以年级组为单位,审核后,统一发送。根据作业发送和回馈情况,可以几节课后补录一节习题课。以校内课程为主,以市上网课为辅,各校学生情况不一样,要有本校本学科的特色。新校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整理工作的思考和计划,要有具体文案和表格(负责人:朱超宇)。年前本组已经完成了十个实验室的内墙布置文案审核工作,后续还有物理实验室两个大外墙交互式展示墙和物理素养墙的设计和内容准备工作。(负责人:郑晓凤)

(后记:本次会议首次采用了微信电话会议的方式,通话人数最多9个人,无法将全组成员拉进来,于是我们调整了会议的流程,分岗位,分学科进行研讨,既实现了会议议题的针对性又保证会议的高效性。)

  

(二)关注寒假作业易错点,落实前一阶段所学知识点。(延长寒假阶段)

寒假延长阶段,从2.173.2日,原定寒假计划和工作计划,由于新的情况,按照学校的新一轮部署,全部进行更新,本阶段按照下面的时间节点和要求进行。

1.1.17日到月底,理化生各个备课组充分了解学生寒假作业的情况,利用调查问卷,年级统一调查,收集信息,然后教师针对学生所反馈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备课指导,可以利用各种熟悉适合的软件,如:腾讯会议,企鹅云课堂,钉钉等,最终根据学校要求使用统一的软件。

22月底,市教委将发放寒假作业补充版,各个备课组根据寒假补充版作业情况,适当加入少量增补作业,但不要增加太多,可以适当加入对于开学后新课的预习作业。例:初二物理备课组补充作业

物理(2/17-2/29寒假作业):

1、使用补充寒假作业(物理部分),除“小课题”选做外,其他为必做。

2、补充寒假作业中的“小课题”请具备器材条件的同学设计制作实验器材,以视频形式发送给任课老师,开学后交流。

3、选择一个方面,收集新冠肺炎防疫期涉及的物理知识资料,制作wordPPT小报。如了解温度计、体温计、手持测温枪、红外测温系统基本原理、正确消毒口罩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等。开学后交流,年级评比出“物理小达人”,优秀作业奖励每班35位。

4、整理6套寒假作业卷及补充寒假作业中的错题,完成自批、记录题号,开学后答疑。

216日针对此部分计划,组内再次召开了视频会议,这一次会议在上次微信会议的基础上进行了使用软件的改进,使用了学校新告知的腾讯会议软件,组内11人全员到会,会议效果好,同时熟悉了新的教学软件,但提出新的问题:录好的视频课传到邮箱,视频太大,打开有些困难。)

(三)、市上课程为本、交互式教学为体、网络直播答疑为用

跟随市上教学步伐,停课不停学。(线上授课)

发动组内教学力量,停课不停听。(备课组长进入腾讯会议室听课、议课)

1. 组内备课组都要具体授课文档和计划,并按照学校时间节点准时上交,(各个备课组的文档已经上交),并在教学中不断对计划实施后的具体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计划是固定的,但思维是灵活的,教学中各个备课组要务实认真,在学情、教学环境、教学手段都巨大改变的现阶段,要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和学习能力。

2. 组内老师提前成立各班级的互帮学习小组,选定班级网络授课的管理员。32日市里统一上课。统一授课视频是25分钟一节课,另外15分钟是任课老师的答疑时间,这一部分时间要把握好,备课组在2.27提前拿到授课视频后,要统一备课。每节课有预设,有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探讨。针对本教研组的学科教学特点,要有对于此阶段无法完成的实验教学部分,返校上课后的安排设计。

3.针对前面阶段的组内录好课,视频上传的困难点,使用新的教学软件:钉钉。初三教学使用的zoom软件直播,钉钉软件备课组内课程视频交流。初二教学使用腾讯会议软件直播答疑,钉钉软件备课组内交流文档。全组老师都要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和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充分交流,互帮互助,保质保量的完成网络教学任务。

4.组内有老师参加市上录课任务,初三老师、年轻教师使用教学软件比较熟练,第三次教研活动中组织这些老师进行组内交流,学习先进教学手段。教研工作每一次有提纲有重点,注重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务实认真,提高工作效率,不增加老师额外负担。

5.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加入相关的备课组,进行网络备课沟通。同学科间不区分年级,建立教学研讨群。不同学科间也要依托老教师一起,建立教学研讨群,实时跟进了解各个备课组的教学进步和情况。

  

(四)珍惜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弥补虚拟教学阶段的不足之处。

在不久后的新校区教学面授阶段,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将把网络授课,线上直播时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学生动手实验的一些知识点和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新学期两个主要教学思路:

1.实验带动复习、动手激发动脑

回到课堂的那一天,一定是让人珍惜的那一天。在回校前一周,各个备课组要下发问卷资料,了解学生们新阶段学习的思考和想法,适时进行前期新课教学中的查漏补缺。特别是实验教学部分,一定要落实,才能在初中阶段打好理科学习的基础。学校教导处计划中强调: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回校后的阶段,组内老师们要多深入课堂,与授课老师一起备课、听评课、指导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听课活动,听不同类型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有不同市级授课的教学计划和内容要提前计划和备课录课,提前一周来完成设想,备课组资源共享,组长汇总上交学校,然后听从学校审核和安排。

2.明确学科特点,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根据理化生学科的教学特点,研究各类课堂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提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依据新中考政策,完善学生培养机制,依据我校生源特点,逐步规范物理、化学学科素养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师任用激励机制。

如今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做一次题目,听了答案,知道,但下一次还是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得到答案很容易,教学参考资料或者教师都可以给学生答案。但孩子们在答案背后的思考却很少。还有学生在实验中,大多数是照本宣科,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愿意思考解决,觉得这是书本上的实验,就是应该如此。他们太过于缺乏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critical thinking,不是批评和挑刺,它真正强调的是:不盲从、不迷信,听什么做什么都有理有据。 1941年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Edward Maynard Glaser)首先提出,对于孩子们而言,无论接受什么信息,都应该让他学会辨识、质疑、论证、反思。如今网络信息社会,有许多信息,需要思考其真实性,这就需要学生拥有辩证的思考方式。教育应该教会孩子们如何听、如何提问、如何表达。什么是事实(facts)呢?事实就是客观发生或客观存在的事件和现象。它没有对错好坏之分,但却有真假可辩。而观点(opinion)恰好相反,它是一个人对待一个事件的价值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美国私立高中的课堂学习策略:材料阅读——提出疑问——得出结论。会提问在美国高中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学习技巧。而这正是我们的学生最缺乏的地方,质疑精神和提问的能力(提出有质量的相关问题)。提问的能力其实展示的是学生学习的深度,也是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当面对任意一个信息,可以从六个角度延展你的疑问:

·Who
这是谁说的话?该人在该领域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确信这句话的出处是这个人说的?他说这些话又是否有依据?

·What
这句话或这个信息想说的意思是什么?这是一个事实(Fact)还是观点(Opinion)?支持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原因是否充分?

·Where
这句话是在哪里、什么场合说的?说话人的态度是否受到了环境的影响?如果是公开讲演或者大型论坛,可信度高吗?

·When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即使是真理和知识都具有时效性。在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之前,世界地图中没有美洲板块是正确的,但新大陆被发现后就必须显示美洲板块。

·Why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是有自己的主观立场还是有客观的论证过程?比如某人一直公开表示一线城市房价还有大幅上涨空间,但他本身也是地产商人,鼓吹房价上涨对于他也是有利的,所以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分析他提出的论证逻辑是否合理和可信。

·How
他们是怎么说的?这个怎么说主要是看他们如果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是引用名人名言还是拿出数据支撑还是归纳论证?

  

如果学生们能每每听到重要信息时能经过6大问题的层层筛选,可想而知,长大后这样的孩子不会听信谣言,也不会传播无根据的信息。哈佛大学第21任校长(被誉为美国近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曾风趣地说过:我从不孤单,因为总是有人和我干仗。真理越辩越明,真正一流的思想者是热衷于思辨的过程的。而哈佛、牛津的面试试题也无不要求孩子们在表达中提出自己的思考:重要的不是答案和结论,而是思维的过程。教育应该更看重学生可教与否,而不是已经懂得多少。思维活跃的学生即使专业能力有所欠缺,有了教授的引导,依然是可造之材,而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得宽泛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思维过程的孩子却不太具有发展潜力。”

(补充:critical thinking 这个词习惯上被翻译为“批判性思维”,其实是有一些偏差的,因为“批判”一词在中文语境里暗含对抗性,偏贬义。近几年的新译法相对准确,即“审辩思维”。牛津大学的校长在一个采访中明确表示,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年轻人适度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言论,包括那些让他们不舒服的言论,而且不仅要了解到不同的观点,还要尽可能理解相左观点的逻辑(即学会“审”视不同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和“辩”证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换句话说,成功的教育不是让学生排除过滤异己的看法,也不是简单肤浅地让学生认识到有“很多”观点并存,而是培养学生和不同观点对话的勇气,以及掌握如何比较林林总总的“各有道理”,以理性地做出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