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沪滇少年志,复旦精神共传承

发稿时间:2024-07-23浏览次数:10

——“复旦·永平2024学生领袖峰会”顺利举行

小复旦人,

跨越千里,

山海相遇,

少年有约

 2024713日,复旦二附校组织学生干部代表一行32人赴云南永平,开展为期3天的“复旦·永平2024学生领袖峰会”活动。

期间,二附校学生干部以及永平各校优秀学生代表共98人,一起探索人工智能奥秘,分享工作经验智慧,开展多样实践活动,锻炼了个人能力,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培养了社会责任及担当。

峰会开幕,研学启航

713午,“复旦·永平2024学生领袖峰会”开幕式在思源实验中学礼堂举行。

复旦二附校孙碧莲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本次活动期待:所有同学携手开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研学之旅,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思源实验中学的马维娅校长为开幕式致辞。她对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希望同学们珍惜这宝贵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活动,勇敢展示自己,取得满满收获,也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领袖论坛,青春飞扬

开幕式后,论坛活动正式开始。

陈灵犀同学介绍了二附校的课程、丰富的校园活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情况。陈之瀚、李沛奚同学介绍了二附校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给学习带来的改变。

思源实验学校的何佳林马万可同学,永平县第一中学早鹏陈同学也代表各自学校发言,介绍了学校的特色,永平的风土人情。(各校学生发言照片)

同学们通过抽取论坛议题的方式建立小组,确立组长并设计组名,围绕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

 15日,学生论坛展示,各小组依次登台。同学们聚焦学生干部工作中的现实话题,采用海报、辩论赛、主题队会等形式展示了研讨的成果。这是经验的分享,也是智慧的碰撞,更是青春的飞扬。

论坛结束后,两地学子进行了文艺联欢。同学们载歌载舞,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对少年的祝福。

智”启未来,共筑梦想

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融·创”和“隽语”正高名师工作室,凭借其深厚的AI教育底蕴与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为与会的同学们精心策划了“慧心启智,隽语伴行”AI体验活动。

(一)AI协奏·友谊之歌

同学们在谢燕慧老师与线上张隽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利用AI技术共同创作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友谊之歌”。歌词中“复旦的风,吹过永平的林,AI的音符,串起我们的友谊深”,不仅是对两地深厚情谊的生动描绘,更是地方特色与科技创新完美融合的典范。这首歌曲的诞生,不仅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更见证了AI技术如何跨越地域界限,促进心灵的交流与融合。

(二)AI协作·创意编程

陈靖老师以其专业的素养和满腔的热情,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AI编程课。她精心准备的microbit主板、笔记本等体验设备,如同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引领着同学们一步步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课堂上,复旦与永平的同学们通力合作,通过编程让主板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图形,奏响悦耳动听的旋律,连接起两地学生间的情感纽带。

社会实践,厚植情怀

此次峰会活动,同学们还参加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承传统文化,厚植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

(一)一叶新茶,一缕清香

踏着马帮千年的古道,同学们来到了离天空最近的茶园。山麓层层叠叠,目之所及,皆是青绿。行走在棵棵茶树间,采撷一叶新茶,细品茶之清香,令人陶醉。同学们还观摩学习了炒茶、揉茶,了解茶的历史与文化,感受“村因茶而兴,民由茶而富”的意义。

(二)缅怀先烈志,共中华魂

在龙门村,同学们共同缅怀战斗英雄杨建章烈士。同学们无不为杨建章先生舍己为人、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一起向烈士敬礼致敬。

(三)千年曲硐,风情悠悠

同学们漫步曲硐老街,品味永平风景,感受城中日常。这里民族文化气息浓厚,远有群山环抱,近有亭台楼阁,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老而又充满民族情调的画卷中。

(四)结对同行,深度体验

同学们与永平同学结对,有的在同学家中尽情畅聊,有的走入当地公园亲近自然。这种融入当地生活的深度体验,加深了同学们对永平的风土人情的理解,也丰厚了两地学子的友谊。

总结收获,圆满落幕

715日下午,两地学子再次齐聚思源中学礼堂,共同见证学生领袖峰会闭幕。

二附校汤乐天同学和思源实验学校分校杨园何同学发言。他们总结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收获,也表达了对活动组织者的感谢,并期待未来有更多交流的机会。

永平县教育体育局查明珠副局长为同学们颁发了活动证书,并为闭幕式致辞。她祝贺所有同学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赞赏同学们在论坛上的精彩展示期待所有参会同学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活动变得更有意义祝愿复旦二附校和永平的学子都能心怀报国之志,成为国之栋梁。

学生领袖峰会是对复旦大学定点挂钩帮扶永平“扶贫扶智、人才兴县”的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我校“行志中国”研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领略了祖国大地的别样风光,浸润在文化的沃土里成长使研学行走真正成为“感悟”之旅、“收获”之旅。


撰稿人:杨洁、陈靖

学生记者:陈之瀚、李沛奚、殷悦、黄楚淇

审稿:德育处、信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