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中学部)

发稿时间:2021-09-01浏览次数:272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将在常态防疫的现实形势下,继续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及市教委推行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21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教育部署,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立足生本研究,以作业管理为关键,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坚守“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一以贯之地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教学评价的研究,为绿色学科质量的稳定攀升和学生健康发展持续赋能。

  

【工作重点】

 1.加强“作业管理”,抓住“五项管理”的“牛鼻子”。作业是学校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五项管理”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用系统思维研究推动作业变革。

2.坚守“专业成长”,留下“教师发展”的“牛蹄印”。通过“常态的教研组培训”和“扎实的教学研究”来锻造数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推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进而推进教师团队的集群发展。

3.携手“信息技术”,砥砺“改革创新”的“牛精神”。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助力教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和科学的教学评价研究,用技术来突破教育改革的难点。

  

【具体措施】

一、落实“作业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作业,是国家提出的“五项管理”中的一项,看似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却是核心问题。作业管理好了,学生的睡眠、健康质量也随之而提升。数学组将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打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传统模式,用系统思维推动作业改革。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规范作业要求。加强教研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坚持作业管理的“五严格”、“五不准”。

五严格: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作业设计严格基于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体现单元意识,做到难度适宜;教研组内加强作业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进行一体化思考,并统一作业内容和要求;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以把握作业的难度与完成时间,使作业布置科学合理;教师应按时回收、认真检查批改、全面分析、及时反馈作业。对布置的作业要做到全批全改,并使用正确规范的评价语。

五不准:不准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不准通过短信、QQ、微信等载体布置作业或课后临时增加作业;不准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准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准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上海市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

2.开展作业设计研究,提升作业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研究纳入常态教研活动中,教师在学习、研讨、分享中,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型作业。充分借助信息技术重点建设“数学资料库”,在原有校本作业的基础上,建立数学题库,鼓励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同时,继续以单元作业设计为突破,整体设计单元作业目标,增强作业的整体性、结构性、关联性和递进性。数学教研组通过选编、改编、创编单元作业设计,并基于实践应用,逐步调整完善,使校本作业体系更规范、更科学。

3.加强作业过程指导,精准分析学情。严格遵守“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对布置的书面作业及时进行批改、反馈,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对于一些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反思课堂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呈现的个别问题,联系学生的前后知识点掌握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进行个别化指导。

不定期进行各年级作业抽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校本作业修缮、以及批改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参与学校优秀作业展示。进行学生抽样访谈,或问卷调研活动,了解学生对数学作业的难易、用时、结构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锤炼“教师素养”,构画梯队图谱,促进团队的集群发展

伴随着未来学生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的革命性变革,未来教师的角色将呈现出多样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领航者、学生学习的评估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发展的交流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专业成长的自主学习者,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数学组将通过“常态的教研组培训”和“扎实的教学研究”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构画教师发展的梯队图谱,为每一层级教师的再成长提供平台和舞台。

1.扎实开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数学组将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教研活动中定期开展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逻辑起点的研究,课堂文化转型从关注教材到关注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从顺应教材文本走向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习得过程、心理特点和发展轨迹,更关注学生真正理解和迁移能力,更关注思维的开放与智慧的创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思维碰撞课堂”单元教学课例的撰写,基于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及时总结经验。

2.积极推进“分层培训”的研修模式。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分层培训,促使教师在不同层面的发展。青年教师团队:通过资深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团队的“微讲座”“课例分享”,以及青年教师组建学习共同体等,在交流、谈论、互动中,在规范的培训中,使青年教师尽快入门,实现加速度成长。资深教师团队:通过自我修炼、适时辐射、塑造新人,突破瓶颈,成就自己的教学新高度,延续教学智慧;也充分利用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优势,给予老教师一定的指导,在互相学习中,实现扬长不避短。

3.加大推进“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本学期,数学组将先试先行,开展“信息化助力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研究。这项研究如果有突破,除了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学科专业素养之外,信息技术理解和应用素养也是至关重要。当然,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面支持个性化、创新性学习还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直接决定了信息化与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将积极回应时代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求,主动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变革。通过加强培训,开展实训,定期案例分享等,积极推进和深化“定向而行的个性化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打造有效课堂,创建生动活泼的人际交互学习环境,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设计作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评价等。

三、探索“技术支撑”,助力个性学习,创建智能的教育环境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学习进行系统性融合:可以赋能学校,建立更加智能化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也可以赋能教师,通过学习技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为教学做出科学决策;更可以赋能学生,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差异和多样化的需求,挖掘潜能。

1.以“题库建设”为方向标,设计有效作业。数学组已经完成了四条年级的校本作业编写,在此基础上,准备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建设数学资源库。首先将现有的校本按照知识树进行知识点分类,每个课后作业按照难易度分为一至四星,分别代表基础、提高、拓展和创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分层选做相关作业。其次,提高班和素养班的教师将材料分类整理,编制学校第二课堂数学校本,使之更规范,也便于更好实现家常课和拓展课的衔接。再次,将学校近十年的期中、期末、月考、年级单元测试等进行归类整理,纳入题库。同时,教师在此基础上,使用“菁优网”教学资源,选题、组卷,与已有的传统试题进行整合;最终搭建校本平台,与学校智慧校园平台、数据中心相融合,实现一网通办。

2.以“认知发展”为着眼点,打造有效课堂。教师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实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堂变革”。课前通过前测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课中,利用平板电脑、手写笔、希沃白板等硬件,与智慧教学软件相结合,实现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课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四、追寻“由内而外”,催生自我内驱,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有通过有效的载体,强化内驱力,努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超越,才是显现蓬勃的力量。

1.科学精准的学科指导。2021届的中考数学有一定要求,本届初三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中考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特别是高分群体,非常棒,这与这届的四位老师的精诚合作和有效的课堂教学分不开。开学之后,我们将继续秉承一贯的传统,数学组的全体教师将共同进行“新老初三数学教学”这个话题的研讨。在新形势下,各个备课组如何做到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漏洞,及时跟进有效的质量分析,关注个性化的练习设计与反馈,都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内容。

2.专业到位的心理辅导。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适合的教育契机,适时开展学生学习辅导、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开展有效的家校沟通,不加剧家长的焦虑,减少“键对键”,鼓励“面对面”,带着做法和建议与家长沟通,提供更加正向和有针对性的引导、反馈和建议,制定学生成长的合理预期和目标。

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