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中学部)

发稿时间:2021-02-22浏览次数:111

【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教育部署,以“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指引,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要求,立足生本研究,以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成长为核心,为学校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定攀升持续赋能。

  

【工作重点】

提升学科质量的研究力,让教学更有效度

提升教师专业的学习力,让教学更有深度

提升学生学情的感知力,让教学更有温度

  

【具体措施】

一、以教学五环节为抓手,提升教师学科质量的研究力

1、关注单元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围绕“关注单元教学进程,落实单元教学目标”这一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结合具体的课例,展开科学分析和实践研究,促使数学教师能立足单元视角,聚焦单元目标,结合学情,来优化单元教学设计结构,提升教学效益。备课组内将每月推出一节专题研讨课,青年教师实战课堂,将理论研究通过实践加以优化,课前组内集体备课,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同时将邀请学科专家参与听课,进行专业点评,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2、关注拓展内容,适时融入常规教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原有学科素养班,取消了原有的数学提高班。那如何使中段学生的整体学业质量稳步提升,兼顾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将对每个年级,把提高拓展的内容作梳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加入提高拓展内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如增加合作式、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并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教师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合理拓展延伸,以促进学生整体的思维能力发展。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将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纳入计划中,一般教学时间为48课时。

3、关注有效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充分了解不同年级数学学科作业的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认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适当增加面批讲解。根据教务处要求,做好作业设计及测验卷的资料收集和检查工作,不定期进行作业自查、抽查,及时了解组内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的真实情况。

本学期,由专业教师来执教素养班,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相对固定,素养班执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习题,期末形成习题集的初稿,为以后的完善调整积累一手素材。

4、关注质量分析,促进师生共同反思。每次考试后,备课组内进行数据反馈与分析;教师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试卷讲评,试卷讲评课应结合数据分析展开,有备课,有重点,有跟进练习。对数据结果的分析,教师个体要从自身的课堂教学中寻找原因,备课组长要从教研活动和练习设计中追本溯源。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同时需要监控数据变化,全面客观地分析年级、班级、个体的学业质量变化,构建起“教学——检测——分析——改进”的教学良性循环机制。

5、关注困难学生,建立学生帮扶制度。针对年级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困生人选,仔细分析学情,了解形成学困的问题点和关键点,做到点对点,人盯人。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通过有效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情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外力驱使转变为自我驱动。同时,与学困生家长及时联系商讨,实现家校协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实现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困生的辅导形成制度,组内合作,每周确定帮扶时间和内容,定时、定点、定内容开展帮扶活动。

二、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力

1、优化教师个体学习。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需要教师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不断修正,其次是教育实践和行为反思的不断跟进,再次是经验固化和智慧沉淀的不断升华,这些均需要教师具备强大的学习自觉和文化自觉。我们将继续研究“单元教学”,进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学生活动设计”“单元作业设计”“单元评价设计”等方面的学习。强调以个体学习领悟为主,以集体学习辅导为辅,丰富本体知识,确保课堂教学的准确、厚实和灵动,全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阅读一本有专业思想的书”“执教一堂有想法的课”“开展一次有价值的反思,每个教师从三个一的微变起步,逐步为专业成长积累文字、沉淀思想,从而在形成学习自觉的过程中主动派生出“N个一,让学习成为教师教学生涯的必须。

2、优化团队集体学习。教研组内,第一时间向教师传递教育教学最新的政策导向、思想动态和变革举措,开拓视野和思路,改善行为增进反思。围绕教务处本学期的工作重点“狠抓教学质量”“做好小幼和初高衔接”等,进一步加强教研活动模式的探索,在上下功夫,同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分享与交流。

继续进行小初与初高的衔接课程,加强衔接课程建设,组织阶段性中小学联合教研,加强课堂时间观摩和教学策略研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各学段的教学特点与方法,互相借鉴,加强沟通,打通渠道,实现学科融合。

3、搭建展示分享平台。有效开展教研论坛等相关主题沙龙式讨论,促进专业成长过程的阶段反思和成果分享。努力抓好青年教师培训,及时分享适时展示,形成良性的师资梯队建设,让学科建设逐渐走向成熟。积极组织教师观摩学校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以此为契机,开展听课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队伍集群发展。

4、携手助力初三教学。本学期,学校分离出B3班,也就是将学科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促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生来说,分层教学更有针对性,但对于初三的四位学科教师来说,从备课、上课、辅导、作业等方面都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初三年级的学科备课组要团结协作,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注重学生错题的积累和纠错,加强作业批改和订正,关注资优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针对性辅导。教研组内的其他教师也将携手助力初三的教师团队,尽己所能,给予配合帮助,实现合作共赢。

三、以学情分析为抓手,提升教师对学生需求的感知力

当下我们在关注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的同时,还必须面对一个很现实的教育问题,即:如何让教育充满温暖和人文关怀,能够敏锐地捕捉、感受和实现孩子、家长的需求。

1、感知学生需求。“学情分析”和“学生研究”是破解课改难题的重要环节,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已有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个体学习风格、班级学习风格等诸多方面做好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帮助学生确定其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并形成互动活动。学科教研组将开展学生前测的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并跟进个体学生的学习发展,个别学生将建立一生一档,开展定向而行的学生学业辅导工作。

2、感知学生发展。“学业评价”和“发展评价”是考量学生综合发展的二元维度,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双重作用的评价度量衡。在数据分析时,减少横向比较,加大纵向发展变化的数据解读,在学生个体学业成绩的曲线变化中,找到原因和规律,加强发展性评价。教师定期开展学生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以鼓励为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能,都有成长的空间。

3、感知家长诉求。“舆情分析”和“家校反馈”是家校进行平等对话的有效平台,是学科教育和学校教育逐步走向全面和完善的有力支持。我校家长群体对义务教育普遍存在较高期望,但缺少个性化指导的方法。学科教师需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定期与家长联系,使家长有沟通的渠道,营造共同的愿景,并给予家长正面引导,提供家长科学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同时,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家校沟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家校沟通随地随地、自然而然地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