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语文教研组小结(中学部)

发稿时间:2021-01-25浏览次数:47

在清点一学期的得失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又一次跳跃在思绪中。这是一个成语,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常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苦。如今的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家大业大,呈欣欣向荣之势,照理和这个成语毫不沾边。然而,看到年轻教师们充满倦意的脸,听到中年教师苦战不休的心,以及老年教师熬尽脂膏的身影,恍然明白:新的学校没有给我们提供坐享其成的优渥条件,语文学科的教学依然内忧外患处境艰难,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调动智慧与力量去解决。

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这是学校语文组谋求突破的基础。

(一)教学评优活动。本学期的校内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为全组教师的交流与提高提供了契机。组内有9名教师参与了活动,从“单元教学设计”到“单篇课文的教案设计”,从说课到上课,同备课组老师的集思广益,师徒结对的共同智慧,所有参与者都经历了一次蜕变。没有人会忽视最终评优结果的存在,但我们更关注过程,那些苦心经营、殚精竭虑的日日夜夜让我们更接近语文教学点的本真。黄荣华、陈小英和黄琴老师的积极参与,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更对语文教学之路有了新的思考。

(二)师徒带教活动。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她们的力量决定了二附校的高度。师傅的意义在于缩短徒弟的成熟期,使之尽快融入学校的教学。由此,师傅必定是全方位地向徒弟展示整个教学的过程,从备课到听课再到课后的交流,帮助徒弟解答在教学各环节中出现的一切问题。都说经验是无法传递的,必须有经历、有体验才可获得。但是,师傅的存在可以使徒弟在经历中少些困惑,从而能集中力量突破有价值的问题。张留娣、周丹、李梦欣、陈一芒,这些新入职的教师正在以她们的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三)同备课组活动。犹如一艘船中的水手,只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才能优化教学策略,分担压力,以求最大效应。以预备备课组为例,三老带三小,在备课组长陈志坚的组织下每周定时定点进行备课组活动,把“老年人”的经验同“少年人”的锐气有机组合,步调一致,共进共推。再如初三备课组,在刘小莹的带领下,她们甚至在作业批改的方式上都保持相对的一致性。能共享,不藏私,学校的语文教学是一盘大棋,携手并进才能为我们赢得真正的荣誉。没有了学校这块土壤,个人英雄主义就会变得缺乏价值。

(四)拓展研修活动。学校素有“五个多”的学生培养体系,其中就有“读比别人更多的书”。众所周知,读书是语文学习的基石,“读”“思”“学”“练”是语文教学行进的最初轨迹。为此,即使课时紧张,语文组也坚持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例如,预备年级的《诗经》阅读,每节课前的讲演、点评是学生所期待的活动内容。初二年级更是把苏轼的诗词散文纳入了考试的范畴,师生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这是值得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之所以我们也许会了不起,只因为我们付出的比别人多。

另外,解语文学社、小复旦人报、预备至初二的语文素养班,语文组的老师们都在用辛勤撒播知识和文化的种子。

不足之处在于:

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思路还在构思过程中,现有的初中四年的设想还有待优化。鉴于目前的学校发展需求,如何进行社会和我们都满意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重大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