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2018年推出的《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201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出台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2021关于推进落实“五项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始终坚持复旦二附校“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目标,本学年教学工作将聚焦“指向综合素质培育的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 — —落实五项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围绕单元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中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与评价,深入推进课堂教学与学科教研力度,加强教育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赋能传统教学,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本学年教研组将以中考制度改革和五项管理为研讨内容开展相关活动,备课组要以课堂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有效性和有效作业设计为主要内容。校领导将深入教研组和备课组,参与教研和备课活动,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1. 加强作业统筹管理:严控作业总量,初中课后书面作业时间每天平均不超过90分钟;作业难度不得超过课程标准,不得超出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严禁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作业应当堂布置,不得通过短信、QQ、微信等载体布置作业或课后临时增加作业;布置的课后作业必须有预估完成的时间;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变相布置作业。
2. 教研组要把作业研究作为教研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业内容,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要严格遵守“有布置必批改”的原则,对布置的书面作业要及时进行批改、反馈。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教师要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分析并反馈给学生,调整教学设计。教研组要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作业育人质量。初中部数学教研组将先行先试,在原有校本作业的基础上,下学期将借助信息技术重点建设“数学知识图谱”,建立数学题库,做好标签,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减负增效。其它教研组要思考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检测、分析、反馈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和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有效推进分层作业的布置和课堂教学的改进。
3. 进一步健全听课制度:教研组长开学初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安排和需求,整体安排一学期的听课计划,提前一周在教研组群和组团听课群发布,给老师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和锻炼的平台,并尝试推广使用教师网上听评课系统。各教研组要充分利用空中课堂的资源开展教研活动,空中课堂的每节课是集中了很多优秀教师的智慧,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要加强备课组内教学研讨与相互听评课,特别是分层课,研究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听课研究课堂教学与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每学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研组长、分管领导听评课不少于15节,学科教师校内同学科(备课组)相互听课不少于6节,网络评课不少于2节。
4. 加强中考制度研究,改进教学、改进评价制度,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随着中考科目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各学科要加强“九年一贯制”体系建设,注重小初贯通研讨,把中考知识点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学段。体育组要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和运动的质效;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要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体育竞赛体系。
(二)加强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
1. 本学期将进一步规范各年级下午15:30以后的课程管理:素养班、补课班、社团活动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2. 上学期已对各年级的素养班进行调整,学生反响较好。各教研组长要关注素养班的教学情况,制定中小学课程一体化计划,逐步形成教学大纲和校本教材,优化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品质,与各年级分管领导、年级组长和素养班负责人共同把好学员选拔关,重视优秀学生的培养,同时关注素养班的教学内容与常规教学的衔接和有效融合。素养班班主任要关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及时与任课教师反馈,关注过程性评价。
3. 借助杨浦区课程领导力项目新5年计划,校项目研究团队成立了“单元课例研究项目组”,扩大了行动研究的切入口和教师的参与面。各教研组将以学生的学习目标作为逻辑起点“以学定教”,课堂文化转型从关注教材到关注课程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从顺应教材文本走向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心理特点和发展轨迹、更关注学生的真正理解和迁移能力、更关注思维的开放与智慧的创新。项目组将开展专家培训、项目组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撰写单元课例研究报告、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思维碰撞课堂”单元教学课例的总结报告,以课题来引领学校单元整体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4. 作为区课程领导力项目下的“三大类”实践课程群也进入了整体优化的新阶段。本学期将以构建“单元整体课程框架体系”,来推进校拓展性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并在教学实践中从教师设计的单元整体课程过渡到基于学生体验的单元整体课程。具体措施为:通过更新各课程单元教学计划,教师立足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学习过程来进行单元的重构、单元课程内容的重组、单元整体课程的具体实施,从而更加理性地改进课堂教学。将继续与校信息组合作改进课程的评价管理系统,探索课程管理的数字化模式,尝试对学生在课程体验和单元主题系列活动中,进行全信息化的过程性记录。进一步开发综合拓展课程的评价体系,有效对接新中考政策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命题、考试、评价制度
1. 教务处将严格做好各项常规工作:完善学生转入、转出、休学的手续及学籍的变更;规范教师的病事假、进修等调课制度,保证教学有序进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依据去年修订的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相关评价指标,做好各项检查考核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研组长不定期进行作业抽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及批改情况,并对优秀作业进行全校展示,每学期对作业制度认真落实的老师予以嘉奖。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以便改进管理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核、评价等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
2. 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工作:校内学科考核评价要公平、公正、合理,学生手册与数字平台成绩要一致。进一步完善《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与健身》学科校内赋分方案,既能让学生重视这些学科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有市统一命题、统一网上阅卷,由阅卷系统直接把成绩导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教务处进一步规范考试的过程,教研组长和任课教师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规范答题培训,确保合格率,提高优良率。
3. 规范考试各环节:进一步规范命题、考试、监考及补考制度,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有信度、有效度,难易度适当,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中考的导向,全面考核学生的素养发展状况,每次考试后由教研组长组织统一阅卷,分校级、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并上好试卷分析课,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促使师生共同反思教学中的问题。英语教研组已尝试用阅卷系统,通过对阅卷系统的利弊分析与改进,本学期将在其他教研组进行推广,希望阅卷系统能给老师们更方便、更科学地数据分析,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 认真组织每次考试:除平时阶段测试外其它考试一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监考老师严格按照监考要求认真监考,各学科还要做好成绩的数字平台输入和每学年的补考工作,凡学科学年总评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在第一学期开学前(8月28日左右)安排补考。各教研组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各备课组每月一次整理备课组资料并上传到数字平台,供教研组内老师共享,更希望能利用好信息化平台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5. 上学期学校已承担了上海市理化实验操作考的标准化考场,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确保顺利、高效完成各类考务工作,物理、化学备课组要利用好学校标准化的考场的优势,做好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考试。
(四)合力做好初三工作,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1. 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和指导:这届初三是中考考试制度改革的第二届,招生制度改革的第一届,初三老师要制定比较系统的教学计划,认真参加各类教研活动,要加强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加强习题的精选、精练、精讲、作业批改反馈;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错题积累和纠错指导,加强培优帮困工作的扎实落实。教务处将认真学习领会新招生制度,及时准确的将各类招考信息传达给初三年级老师。
2. 做好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利用阶段测试、区统考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学情分析,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定期召开任课教师、各层次学生座谈会,任课教师要建立优等生、困难生的学习档案,争取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 教研组全体老师齐心协力:初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老初三的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发挥教研组协同作战的优势,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共同研究初三的教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方案。
总之,新学期教务处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精诚团结,敢于探索,勇于奉献,不断创新,为教学一线做好引领、指导、服务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优质的工作效果,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流的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做出自己的贡献。
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