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破一生心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发稿时间:2022-07-18浏览次数:86

相对于2020年线上授课的生涩,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我们多了几分从容。Classin与腾讯会议不再是陌生的名词,一项项新的功能不仅给我们带来新奇,更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于是,我们竭尽所能地向课堂要质量,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努力。

关键词:规范

线上教学是无法预知的公开化教学,屏幕那一端的受众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学生,还有巡课的学校领导、有互相听课的教研组成员、有莅临指导的区教研员,还有同样闭环在家旁听的家长,这一切都预示着原本寻常的教学的不同寻常,其压力显而易见。所以,唯有规范,才能过关,这是不允许出错的课堂。

为此,各备课组在教学常规的建设上,力求精益求精。

“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但要精准确定教学目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全组成员按备课组约定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至少进行1次,从单元设计到单篇教学,都进行了反复讨论,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以初三备课组为例,不仅有月计划、周计划,就连每天授课的内容,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方式都有充分的讨论,并最大程度在年级范围内保持统一。

“怎么教”的问题是教学的落实,这是教学的关键。线上教学限制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把控。所以,好的教学流程可以有效推进教学目标。由此,对单篇文本的教学需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以初二备课组为例,课前教师首先观看“空中课堂”,根据观后体验,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做出合理调整。而这一切,都是在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再如,教学形式上的改变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预备年级为例,结合学情,教师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解《十六年前的回忆》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播放关于李大钊和鲁迅人物介绍的影视剪辑视频,帮助学生拉近和人物之间的距离。

作业与检测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其中,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对课堂教学实效的反馈。以初一年级为例,教师结合一周的教学内容确定练笔内容,结合单元主题确定大作文训练点。鼓励学生写作,给学生表达的空间,同时也可以在讲评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表明,线上教学阶段学生对写作的热情程度更高。检测是对一个阶段教学效果的评估,鉴于线上教学的特殊性,每次检测由各备课组自行命题并批改,由此,使“教”“学”“考”得到统一,也更便于进行教学策略上的调整。

关键词:热情

线上教学的过程是打破了教师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我们没有了上下班之分。教研室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年级组活动、班主任活动,还有区里的各项进修,线上、微信,通讯的发达使得我们无处藏身。除了备课、上课、批改各种类型的作业,你还得解答学生的问题,得缓解家长的焦虑……如此,你已经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中去了。所以,没有热情是难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但是,语文组的成员能不计个人得失,始终以令人感动的精神投身于工作,让人相信学校的教育是有明天的。不必说每节课老师们的准备是如何充分,也不必说每次教研活动都能情绪高涨,更不必说每个语文老师的谈吐像个语文老师,就例举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语文组成员的表现。

首先,是“力·坚持”主题活动的开展。每年的“语文节”是之前二附中的传统,也应该是现在二附校的名片,于是,即使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活跃校园的语文空气依然是二附中语文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本次系列活动中朗诵与演讲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已顺利完成,预备和初一备课组的老师居功至伟。疫情期间,但凡做一件小事都比平时增加了几分困难。从初选到年级选拔,再到集团校展示,从评分标准的制定到评委的邀请,再到结果的呈现,APP的推送,每一样都凝聚了老师的心血。征文活动正进入初选阶段,相信在开学之初,又会有一本崭新的校刊出现在集团校师生面前。做这些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有一份“语文情怀”。

其次,是切实的教研活动的开展。疫情期间,周丹、陈一芒和李梦欣进行了校内公开教学,而语文组也借此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年轻教师的成长是一所学校的希望,而三位教师正承担起二附校语文的未来。刘小莹老师的区级公开课赢得同行一致好评,为了这一堂看似简单的课,刘老师反复磨课,数易其稿,直至形成最佳教学思路。课的成功,既是刘老师的教学智慧的呈现,也是同备课组老师集体智慧的呈现。

此外,刘小莹、范明月老师领衔的课题又带动更多语文组的老师参与其中,这必将对二附校语文组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关键词还有很多,例如责任、奉献等等宏大的词语。像一个语文老师那样去生活,这也许是所有关键词的土壤,是传承、坚守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