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育集团“道德与法治”学科研修基地开班活动

———作业的机制及价值研讨

发稿时间:2019-10-25浏览次数:1479


20191021日下午,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育集团道德与法治学科研修基地第一次研讨活动在复旦二附校初中部举行,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成员校、杨浦区道德与法治中心组及学习共同体成员校的各位老师及新入职教师悉数出席。杨浦区教育局义教科科长吴芳、杨浦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季敏老师及复旦二附校李鸿娟校长莅临指导,会议由复旦二附校初中部政史地教研组组长王晓蓉老师主持。

活动在李鸿娟校长致辞中拉开序幕。李校长指出:今天的思政教师赶上了好时代,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一定要在导行上做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就是“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思政教师要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性,要成为学习的主体、研究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同时李校长也提出:希望在市区专家的引领下,在骨干教师的示范下,基地校能够聚合集团校各方力量,阶段性总结整理学习经验,规范有效地把研修工作落实到位。

教研员季敏老师把基地校比作港湾,是教师们获得依靠、温暖和再出发的地方。她以国庆献礼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指出电影展现的家国情怀是宏大的情境教学,而我们的小课堂小情境也承担着立德树人、承担着如何培养人的使命担当;同时,她也指出目前道德与法治作业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作业编制、批改和反馈中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理性表达的能力,达到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

陆鹏娟老师就复旦二附校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实践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介绍如何在“亦探亦究”中指引学生价值观提升的宝贵经验,她以七年级《我们的情感世界》为例,介绍如何把握青春期学生的认知特点、贴合本校学生的文化特性,按照“复旦人——复旦情——复旦家”的主线重构情绪情感认知,完成追根溯源、发散演绎、回归初心的逻辑联结。

接着,思源中学的张彦华老师、三门中学的姜晓悦老师、鞍山初级中学的忻春慧老师、国和中学的倪萍老师分别从六、八、九不同年段选取一个单元为例,交流单元作业的有效设计,对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和高效实施以及如何以作业为载体培养学生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给出了优质的样例示范。

最后,吴芳科长对基地校第一次研修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下阶段的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指出基地研修活动要遵循区教育局对我们提出的四项任务要求,同时也对基地校提出要凝神站立高起点、聚力实现高质量、追求致远高发展的殷切希望,希望集团校致力于紧密型教研式发展,参照文件、落地细化、规范执行,力求从教师个体到学校整体都实现长足发展。

整场研讨活动,各位老师始终保持着积极投入的学习热情,思维在碰撞和融合中提升,复旦二附校将继续发挥基地校的领航作用,在研修之路上坚守教育情怀,追寻教育价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撰稿:吴  晔

审核:王晓蓉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道德与法治教研小组

2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