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标变化传承教学经典
科学组是由多门学科组成的理化生教研组。组内老师都担任至少两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针对组内多学科、多头绪的科室特点,我们组在新的学期,将认真研究学习学校新学期的课程规划,组内组外不断交流沟通,群策群力,努力提升个人业务水平,融会贯通各门课程,制定出相应的教研组备课组教学计划,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新学期教研组工作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们组将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学校“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系列组内教学研究活动。围绕本学年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WISE慧学课堂”变革,积极建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组内相关课程体系,以课程文本为实践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研组内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
新学期工作重点:
(一)以教研组为团队,以备课组为单元,扎实推进组内建设。
教育教学工作中最接近学生和课堂的团队就是一线教师,就是备课组、教研组。本学期理化生组将继续以教研组为团队,以备课组为单元,轮流备课常规化,备课组长负责制。按照教导处统一要求,各备课组采取备课轮岗制,坚持在个⼈备课的基础上,在假期中以备课组为单位,分工完成新学期各单元的备课任务,包含各教学单元每课时的教案、课件和作业设计。开学后理化生教研组将集体教研,组内各备课组落实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完善备课资料包(教案、课件、实验安排和校本作业设计),备课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每位教师再次修订自己主备的课程的个性化思考和设计。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备课组全体教师要针对该教学内容进⾏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共同解决。同一备课组要做到四个统一:教学内容一致、教学进度一致、作业设计一致、考核评价一致。当然,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都不会相同,面对的班级、课堂、学生也不一样,最终任课老师还是要在深度备课、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灵活应对、因材施教,才能真正上好每一堂课。
(二)聚焦课标新变化,探索学科新思路
这两年市区教研活动中都在不断深入学研新课标,新学期教研组内也要继续组织专题教研活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跨学科等科目的新课标,清晰明确新老课标的差异之处,聚焦课标新变化,探索学科新思路。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引领课程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改革等关键性的教育活动。要明确角色的转化,尝试由原先的教师教案设计转向学生学案的设计。组内各个备课组,要针对自己学科的特点,围绕某一学习单元,从原来的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关注学生怎么学、何以学来设计学习内容和任务活动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经验。
(三)回顾前期工作,关注组内重点建设连续性,让教学工作减负增效
不论教学如何改革,课标如何变化,组内学科是确定的,教学工作多年也一直是相同的老师任教。老师具有连续性,教研组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要回顾上一学年的工作,持续关注相关重点教学工作,让老师们的教学研究工作有延续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继续修订完善单元作业,做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者
教研组内资源共享,将已有的校本作业进行收集、整理、完善、修订。新学期,科学组将在关注课堂高效同时,本着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为出发点,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继续编写修订、更新完善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理化生组的校本作业。去年新增的已完成的校本作业:初二物理第二学期A 册、B册。本学年拟完的校本作业:初三物理第一学期A册、B册。初二物理第一学期A 册、B册。本学年拟修订更新完善的校本作业:初三化学校本作业(2022版)。组内要逐步形成数字化的作业练习库,每学期一次修订完善作业资源库。相关年级学科之间的备课组要把上一年作业练习使用后的利弊优缺点、勘误之处,进行资料交流,相互沟通。已有校本作业的学科要不断修订完善,作业内容设置、结构要科学,合理把握作业量和难易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分层作业。备课组长要把关作业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组内有多学科的特点,不论考试科目,还是原来的考查科目,现在加入中考的考试科目,在作业设计布置要动脑筋,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有分层课的学科在作业布置上要有难度梯度体现,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层作业。A班教学、素养班、提高班的选拔、监控,素养班、提高班与常规课的融合是本学期分层教学需要继续探讨的重点。备课组集体备课中要关注素养班、提高班的计划和整体安排。初三物理、化学分层学科的老师要思考研究分层班级、素养班校本讲义和作业使用情况,难度情况。逐步完善校本教案、校本提高作业的文本修订,增强素养班教学连续性,物理两个年级素养班老师之间要相互了解教学内容和进度,落实素养班教学效果。
2.修订完善组内各学科评价方式:重实践,重过程。
肯定和鼓励是学生自信的动力,兴趣是一门功课最好的老师。评价方式的改变是新教改重要环节之一。面对理化生组各学科拥有的实践学科特点,新学期我们组要不断修订完善学科评价方式,多维度多方面的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综合全面的评价。评价包括以下方面:(1)学习能力包含: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语言描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质疑能力,作业完成的质量,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堂反馈的表现;(2)学习表现(态度):学习活动卡的记录情况,听课笔记的记录情况,作业递交和订正的及时性,参与集体或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居家学习活动的主动性;(3)、学习成果(以初二物理学科为例):掌握物理基本知识,知道简单物理现象和基本物理事实,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科学方法,知道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基本技能: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能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器材、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和处理实验数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能根据初中物理典型作图的依据,执行作图基本步骤完成作图。物理综合能力: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能针对给定的任务,设计和评价探究方案,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能从指定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和交流
组内各学科均采取等弟评价方式。等第说明:设定“优、良、合格”三个等第。优约占60%,良约占30%,合格约占10%。在假期初步设定的基础上,开学后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各学科实际情况,教研组备课组集体讨论通过,并在每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学科综合评价方式。
作业批改延续以往的作业批改要求: 作业批改及时准确、作业评语要有助于学生改进学习、有多次批改和反馈记录。落实作业的巩固复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重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教研活动制度化:既有特色主题教研,又要夯实常规教研。
坚持每月一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研活动,备课组和教研组两周一次的常规教研和备课活动。教研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有记录。教导处要求:备课组一学期上交资料包2次,分别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一周上传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检查并填写反馈表后打包至教务处。各备课组要根据教研组内确定的学科素养指标:科学精神和实践探究,持续完成每个学期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好每一次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组内教师教学理念和专业素养,努力将学校倡导的“WISE慧学课堂”落到实处。充分思考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技术(Web-base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呈现“智慧就是探索”的课堂教学理念(Wisdom Is Simply Exploration),由“智教”至“慧学,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下学期教研组要以此为主线,有效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将学生的问题生成和解决的全过程,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同时继续研究新中考中与本组相关的学科的教学变革。教研活动将聚焦课堂教学,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提升了整个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去异求同,保持学科教学核心素养的一贯性。
教导处工作计划中指出:新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引领课程、教学方式、教育评价改革等关键性的教育活动。新学期理化生组将研究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变化点,研究变化,找到方法,开展系列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组内继续以两个核心要素“持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为中心,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开展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落实在教学之后的长探究和常态作业,从点点滴滴中去渗透,教师关注点的改变也会引起学生关注点的变化。
5.继续开展复旦五校联盟的“科学工作室”工作,
新学期,将继续跟五校理化生老师们一起,聚焦新课标,关注实验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的转型,在思考教师怎么教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怎么学;在评价学生学到什么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将继续坚持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以拓展视野、激发兴趣,持续重点培养六个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和实践探究,坚持在教学中渗透拓展和探究的教学思想,积极开展备课组、教研组、集团校多级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科学实践探究能力。
(四)精致教学过程,优化课堂品质、落实教学成效、提升课程魅力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优质课程集体智慧的体现。每学期教师听本学科课不少于6节,并在线上即时完成课堂行为观察表。教师依托以下7个维度在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从使用教材到准备资源,从课时教学到单元重构、从知识点到学科大概念、从开展活动到任务驱动、从结果检测到过程评估,全方面提升教学五环节的落实成效。每个学期备课组内每位老师都必须循环听课,组内分层学科因为是同时上课,可以采取跨年级听课的方法,让每位老师都参与到“上课—观课—评课”、“学习—设计-反思”的研讨过程中,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备课组长做好全程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过程的记录,一学期两次上交教务处。
(五)关注组内年轻教师,做好教研组的梯队建设
新学期组内要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使老教师有所受益,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以老带新”个别指导相结合,交流座谈与个体自学感悟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计算机操作技巧娴熟,随着青年教师教学各环节的熟悉和经验的积累,要从教学的质和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上坚持传、帮、带,对每个环节严格把关,使每位青年教师早过教学关,并参加一些教研工作。组内老师要明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规范、要求。明确教师的基本职责,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继续提高组内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和掌握教学基本功的能力,进行备课、说课方法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