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二附校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一、前言
2018年和2021年上海市教委先后推出《上海市初中学生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新政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关注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趋势,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外,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出了人才培养的方法和路径,强调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科学性。
伴随政策落地,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2019年复旦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九年一贯制的复旦二附校的创立,带来了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服务复旦“双一流”建设的能级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广大教职员工和区域内的孩子“上好学”的期盼,依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复旦基础教育集团“十四五”规划方案》制定本规划方案。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据复旦大学、市、区“十四五”基础教育发展规划,继续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以“给学生更宽广的教育,让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办学目标,在复旦大学基础教育集团和杨浦教育局的双重领导下,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着力构建“五育并举”的中小学一体化、递进式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总体目标
以复旦基础教育集团为依托,以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抓手,以课程教学改革为关键,在中考新政的大背景下,以小学为起点,深入推进初中部已持续23年的分层走班制教学。应对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结合上海市信息化标杆培育校的同步建设,努力将复旦二附校打造成为上海市一流的优质义务教育学校。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路径
(一)坚持立德树人,落实德育育人功效与价值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中小学德育总目标,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顶层设计一体化德育工作体系,建立适应各个学段特点的德育课程,重点推动德育队伍、德育课程、德育评价以及合力育人机制创新,实现小初德育工作的有机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系统推进。
1、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加强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复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优势,深化大中小一体化德育课程互通互联、共研共建,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六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网上网下四联动的育人格局。
2、发挥文化育人优势。将复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和杰出人物,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具有复旦烙印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构建组织育人体系。加强党团队组织教育联动,创出大中小一体化“成长领航”仪式教育品牌,形成大、中、小一体化的仪式教育链,发挥党团先锋模范作用。
4、丰富活动育人内涵。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5、提升实践育人能级。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优化具有二附校特色的线上线下“研学旅行课程”群,发挥复旦大学师资、人文、科研、学科、实验室等资源优势,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进行教育共享,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6、优化身心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健康中心的作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课程资源、咨询干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各学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规律研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学生近视综合防治,争取近视率逐年下降0.5—1个百分点。
7、强化管理育人建设。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有效落实《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结合实际修订各学段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教育引导学生熟知学习生活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并践行每一项要求。
8、推动合力育人建设。健全家校互动管理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一日兼职校长、家长会等作用,让家长参与到学校顶层设计,并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校安工程等多个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充分整合复旦大学和社区教育资源,发挥专家学者、老干部、老模范的作用,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9、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师德规范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健全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将学校德育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形成全体师生广泛认同和自觉遵守的制度规范。
(二)提升师资质量,打造高水平创新型教师队伍
依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文件精神,以复旦文化为背景,以拔尖人才培育目标为指向,研究教师成长激励机制,搭建集团间教师沟通、帮扶、成长、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营造学校勤勉奋进、教研并进的学术氛围。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教师,做学生学习知识、创新思维、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不断完善新进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规范招聘流程,做好相关的应聘宣传、资料筛选、面试、考试、试讲、跟岗实习等系列安排,落实好新教师的统一岗前培训制度,确保教师招聘质量。另外,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高端引领、批量跟进作用。
2、营造“教、研、训”一体化的研修模式,完善校本培训课程及考核评价制度。借助项目信息中心的力量,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通知》的精神,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应用进行过程监测,对教师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过程与实践应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开发网络课程,打造精品慕课,促进教师自身有计划、可持续的发展,并实现从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向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跨越。
3、发挥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的作用,高度重视见习教师的指导。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工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青年教师做职业规划指导,根据专业定位与特色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支持和引导教师在职进修与培训,引导教师进一步提升专业应用性技能。
4、以骨干教师培养为焦点,以工作室建设和道法研修基地为中轴,建构多层次人才模型。优化现有的骨干教师晋升考核制度,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教师在职称晋升、岗位晋级提供支持,倡导特色教师的培养模式。五年之内,区各类教育人才总增长率达到30%—40%,正高和特级教师具有一定比例,努力打造出一支在全区、全市教育领域中有一定成就、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学科领军团队。
5、深化基础教育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一校两种编制”的特点,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人事管理制度,探索建立青年教师区校编制相互转化的“旋转门”机制,为区校不同编制属性教师提供平等的工作生活条件与发展机会。修订科学可行的《复旦二附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复旦二附校教师奖励办法》,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大力选树和表彰优秀教师,提升教师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
(三)优化课程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活力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载体,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彰显、学生个性发展的呈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都需要通过课程来达成。学校将依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新出台的五项管理、双减政策、中考改革方案,凝练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打造特色团队。秉承复旦大学博雅教育的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各学段校本课程的有效融合,构建和优化以素质教育为导行的、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有特色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关注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1、凝练课程理念 明确课程目标
二附校是复旦大学与杨浦区人民政府共建共管的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可比较容易地借助复旦大学和周边高校丰富的物质资源、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用以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们的学生由复旦教工子弟和地段生组成,学生的知识面总体较宽,对未知世界好奇心强;学生家长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也相对较高,他们是学校课程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优质资源。基于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继续以“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课程设置理念,接轨复旦倡导的通识教育,打开学生的宽度,让学生在学校九年的学习生活中实现“五个多”,即读的书比别人多,听的讲座比别人多,参观访问比别人多,参加的社会实践比别人多,经历的创新活动比别人多,并进一步优化与之相对应的五大课程体系,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判断、合作探究的能力,形成爱国文明、健康友善、严谨勤奋、自主创新的复旦二附校人的特有品质。
2、完善课程计划 优化三类课程
遵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好课程,着力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对新中考政策,进一步改革实行了23年的分层走班制教学,继续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小初衔接课程、素养课程,初高中衔接课程,做好教材研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方案的研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知识面更宽,基础更牢,应用能力更强,思维更活的优秀学生。
进一步优化“基于学生综合素质培育的大体育、大艺术、大劳技课程群”的建设,科学构建体育、美育、劳育的校本课程体系,丰富“快乐活动日”课程内容。编制课程设置手册,聚焦课堂文化转型,形成可借鉴的基于师生“创新思维”碰撞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平台完善基于师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综合评价模式,做好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反馈,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继续做好已经进行了15年的学生探究性课题研究活动,借助学校成为上海市项目化学习实验校的契机,将学校探究性课题活动与项目化学习有机结合,在全校推广项目化学习的整体理念和实施方法,出台“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方案,成立项目化学习核心团队,以学科为基础,研发项目化学习系列课程,用学校的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精细的课题指导,从而为学生更高学段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通过三年的时间形成《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项目化学习成果案例集》。
3、借助多方资源 打造特色团队
全面贯彻《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打造好校园足球、民乐、管弦乐三支特色团队,坚持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为载体,不断提升艺术、体育的教学成效。以艺术体育教育“一条龙”布局为指导,与复旦大学附设幼儿园相贯通,并做好向高中学段输送艺术体育特长生的衔接工作,通过有序的衔接培养,为学生艺体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有力保障。力争5年内,三支团队能成为市区艺术体育教育的品牌团队,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体育教育的发展。
4、依据教育督导 加强课程评价
有效的课程评价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依据市区教育督导的评价指标,从教师工作的规范性评价、学生发展的综合性评价、家长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满意度评价三方面,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教师奖励、岗位评定、职称评审相挂钩。依据督导司“五项管理的要求”,持续做好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研究出台相关制度文本。
(四)依托信息化建设,提升新技术赋能机制
根据《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及学校两年前信息化标杆培育校的申报方案,基于“智慧校园”一站式智能治理服务平台基础上,本着数字素养提升、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资源丰富的目
,深入推进新技术赋能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服务管理、评价反馈、特色课程、师资培训、家校互动、资源辐射等板块建设,发挥标杆培育校建设三个核心团队的作用,以“信息技术如何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运用数字化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觉跟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
到2025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师生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围绕部门协同、数据协同,全面探索教育信息化,创造数字时代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学校发展路径。
1、构建覆盖全体师生的数字画像
通过中小学学业成绩数据库的完善、学生德育测评网络平台的建立、教师听评课及教师电子业务档案推广使用、公共教室教学行为分析系统和自动录播系统的安装使用等,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跟踪记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全过程,逐步构建促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数字画像,进一步实现教育教学精准化、师生服务高效化、学校决策科学化。
2、配备基于教师个体的人工智能助手
增强教育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通过数学组分类电子作业模块的研发、部分学科阅卷系统的使用、体育数字化教学系统的采购等方式,扩大教师个人智能教育教学助手使用覆盖面,打造以人工智能、AR/VR、OMO等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应用模块和场景,助力探究型、情境化、互动式教学研究,有效运用人工智能减负增效,让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因材施教的精准教学实践研究中。
3、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沉浸式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骨干团队的力量,利用已建成的史地创新实验室、数码钢琴教室、数码音乐创新实验室和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开展线上线下、虚拟互动教学,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借助信息技术,智慧的进行课程学习。依托《AI赋能教与学》区级项目,通过AI智慧服务点、AI知识闯关墙、AI算法探索体验区、智慧城市沙盘、人工智能发展史、学校AI文化谱等的建设,让学校成为一所能服务于学生个人化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新型未来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所有共同空间的媒体设备,将线上线下的学习空间连成一体,为学生提供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沉浸式线上线下学习环境。
4、完成优质资源在线辐射的“异地异校共建”项目
作为复旦集团校、复旦联盟校的核心校,又有两个校区的一所大校,将通过建构同屏异地课堂、研讨讲座在线直播、远程互动教研、在线慕课平台推送等多种方式,探索“AI+OMO+共享”双向互动的合作交流新模式。让“集团共建”“送教扶贫”“研学行走”活动常态化、长效化。继续利用信息技术,将兄弟学校好的做法引进来,将学校的优质资源推送出去,完善自己、辐射他人,既促进学校创品牌,也做好社会公益,为教育公平尽一份力量。
5、优化智慧校园数字基座,提高服务效能
加强数字赋能超大型校园智能治理,以“智慧校园”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为载体,加速构筑数据采集体系、数字评价模型和智慧校园数字底座,统一数据平台,实现一站式登录,围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师生安全,形成“线上线下”“数字校园”大安全格局。
(五)盘活人力资源,拓宽集团教育视域与创新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基于集团成员校——育鹰中小学、黄兴中小学、昆明中小学、惠民中学的办学基础,拟继续不断完善集团管理、教师流动和内部考核机制,努力探索有分有合的九年一贯制的运行模式,盘活集团内的人力资源,以“四个中心+五个工作室+一个基地”的“451”模式整体推进集团工作,在校园文化、教师发展、通识教育、学科建设、党建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整合与提升。以复旦基础教育的共同愿景深化合作,逐步实现集团各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特色化,切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助力五角场学区成为知识杨浦和大学城滋养下的基础教育高地。
(六)完善技防系统,推进生态文明校园建设
开展美丽安全校园专项建设。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做到智能监控全覆盖,完成信息系统二级等保,确保信息安全。通过企校联动,构建学校统一管理的智能安防平台,实现移动数据应用,形成“可感知、可诊断、可分析、可预警”的新型校园生态环境。
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安防力量配备到位、物防技防设施先进、师生安全素养全面提升,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协同、家长尽职、司法保护、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格局。
四、加强领导和组织实施
强化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领导和战斗堡垒作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党组织监督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化细化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坚持改革创新,研究解决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各支部的作用,创建具有复旦二附校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研制优秀干部培养办法,搭建并完善二附校干部架构。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形成轮岗挂职、见习干部选聘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优进绌出”机制,持续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激励干部敢干事、敢创业、敢担当,努力锻造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
总之,在九年一贯制义务学校的崭新体制下,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制度改革又将进入一个新的生长期,在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背景下,切实抓好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培养人文情怀和知识素养兼具的复合型人才。相信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在全体教师的执着探索下,学校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
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
2021年7月